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水落石出

水落石出

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因以“水落石出”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宋陆游《谢台谏启》:“收真才于水落石出之后,坐销浮伪之风;察定理于舟行岸移之时,尽黜谗诬之巧。”


并列 水退下去,水中的石头显露出来。语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写自然景色,后用以比喻事情真相完全暴露。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这就需要继续追查下去,找出确凿的证据,才能弄个~。”△多用于描写事情的最终结果。→原形毕露 真相大白 暴露无遗 ↔不明真相 扑朔迷离


解释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今江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自身文才非凡,同时喜欢奖掖后进,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以及曾巩、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门下。欧阳修在担任安徽滁州知州的两年多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醉翁亭记》。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写道:“滁州城四面青山环绕,而城西南山峰中,树木和溪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林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沿山前行六七里,渐渐会听到潺潺的水声,那就是从两座山峰中间流淌出来的酿泉。在回环的山势和弯转的山路间,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建亭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自己啊。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美丽的山水之间。山水的乐趣,是寄托在酒上,领会在心里。”紧接着作者又对山中春夏秋冬的景色进行了描写:“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树木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凉风清爽,霜色洁白,泉水回落,石头显露,这便是山中四季的美景。”

醉翁亭记》不但描写了醉翁亭的美景,还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近义真相大白

反义迷雾重重

例句

我们万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弄他个水落石出才好。


【词语水落石出】  成语:水落石出汉语词典:水落石出

猜你喜欢

  • 谢家兄弟

    《宋书.谢方明传》附《谢惠连传》:“子惠连,幼而聪敏,年十岁,能属文,兄族灵运相知赏。”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与族弟惠连相友爱,二人都以才名著称。后用以比拟有文才的兄弟。唐.耿湋《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

  • 慕膻

    《庄子.徐无鬼》:“卷娄者,舜也。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唐.成玄英疏:“夫羊肉膻腥,无心慕蚁,蚁闻而归之。舜有仁行,不慕百姓,百姓悦之。

  • 潘河阳

    源见“河阳一县花”。指潘岳。唐颜真卿《河南府参军赠秘书丞郭君神道碑铭》序:“每巡陵及郊,必有歌咏。潘河阳《籍田》之赋,颜光禄明祀之作,复见前贤之致矣。”【词语潘河阳】   汉语大词典:潘河阳

  • 瓶簪

    同“瓶沉簪折”。宋柳永《离别难》词:“算神仙五色灵单无验,中路委瓶簪。”【词语瓶簪】   汉语大词典:瓶簪

  • 吐哺

    同“吐哺握发”。《后汉书.马援传》:“天下雌雄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兴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词语吐哺】   汉语大词典:吐哺

  • 秣马

    同“厉兵秣马”。唐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词语秣马】   汉语大词典:秣马

  • 挂鱼

    同“羊续悬鱼”。清赵翼《镇安土风》诗:“挂鱼官阁肃,罗雀讼庭幽。”

  • 麟游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黄帝治天下……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后因以“麟游”为祥兆。明无名氏《四贤记.报命》:“争奈虎狼塞路,有碍麟游。”【词语麟游】   汉语大词典:麟游

  • 郗生入幕

    源见“入幕宾”。泛指入为幕僚的人。宋孔武仲《赋张芸叟蕃刀》诗:“郗生入幕宜有画,定远出塞将封侯。”《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已效郗生入幕,何当干木逾垣。”

  •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蹈:顿足。 双手舞起来,双脚跳起来。 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情状。语出《文选.卜商〈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之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