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君识履

汉君识履

源见“郑履”。指君王极为熟悉重臣。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侯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典源】《汉书·郑崇传》:“郑崇字子游,(傅)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今译】 汉代郑崇 (字子游),哀帝时提升为尚书仆射。多次求见哀帝谏争,哀帝也采纳听从。郑每次朝见都穿皮履,哀帝笑着说:“我都能分辨郑尚书的履声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直臣向帝王进谏; 或用以指尚书等帝王信用的大臣。

【典形】 革履旧尚书、汉君识履、汉履、汉庭曳履、履声、尚书履、识履、听履、曳履、郑履、识尚书之履、尚书无履声、着意履声。

【示例】

〔革履旧尚书〕 宋·范成大《郑少融尚书初除端殿》:“后日沙堤新宰相,当年革履旧尚书。”

〔汉君识履〕 北周·庾信《周太傅郑国公夫人郑氏墓志铭》:“骖乘则晋后停舆,来朝则汉君识履。”

〔汉履〕 宋·黄庭坚《子瞻去岁春侍立迩英子由入侍》:“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汉庭曳履〕 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汲县勒铭,方依崔瑗; 汉庭曳履,犹忆郑崇。”

〔履声〕 宋·苏轼《次韵朱先庭初夏》:“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

〔尚书履〕 宋·赵孟頫《送夹谷公分省陕西》:“暂辍尚书履,荣分陕右弓。”

〔识履〕 北周·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畴昔之邑,今兹成姓,识履传风,参舆留庆。”

〔听履〕 唐·杜甫《上韦左相》:“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曳履〕 元·白朴《梧桐雨》:“四海承平无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郑履〕 南朝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蘧车响北阙; 郑履入南宫。”


【词语汉君识履】   汉语词典:汉君识履

猜你喜欢

  •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见“可一而不可再”。【词语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成语:不可无一,不能有二汉语大词典: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 疏懒叔

    源见“嵇康七不堪”。泛指疏懒之人。唐杜甫《佐还山后寄》诗:“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 江妃玉佩

    源见“汉皋解佩”。借指定情信物。唐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诗:“江妃玉佩留为念,嬴女银箫空自怜。”

  • 掣肘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等编《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又作“单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

  • 食萍

    同“食苹”。《艺文类聚》卷七七引南朝梁元帝《荆州放生亭碑》:“故知鱼鸟一观,俱在好生。欲使金床之雁,更及衡阳之侣;雪山之鹿,不充食萍之宴。”【词语食萍】   汉语大词典:食萍

  • 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集注:“优,有余力也……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后指学习成绩优秀,就去作官。因以“学而优则仕”为学习成绩优秀者能作官之典故。鲁迅《十四

  • 色挠

    露出畏惧沮丧的神情。《战国策.魏策四》:“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韩非子.显学》:“不色挠,不目逃。”不目逃:目不避敌。【词语色挠】   汉语大词典:色挠

  •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清风生麈柄

    源见“麈尾清谈”。借指谈论高雅生趣。宋曾巩《东轩小饮呈坐中》诗:“谈剧清风生麈柄,气酣落日解带镮。”

  •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原作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比喻天道广大,无所不包。后则借指国家法网虽宽,但不会漏掉坏人。老子说,大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获胜,不说话而善于回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虽迟缓而善于谋划。天网极为广大,网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