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治境无虎

治境无虎

源见“渡虎”。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宋黄庭坚《廖袁州次韵见答》诗:“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鸣白鼍。”


【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七十五引吴·谢承《后汉书》:“刘昆迁弘农太守,先是崤险,驿道多虎灾,行旅不通。昆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负子渡河而去。”又引晋·华峤《后汉书》:“宋均迁九江太守,先是九江多虎,数伤民。均曰:‘咎在贪残,均今退贪残。’虎远渡江,不为民害。”《后汉书·刘昆列传》、《宋均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刘昆任弘农太守,当地崤山道险,路上多虎,商旅无法通行。刘昆任官三年,仁化大行,虎都背着小虎渡河而去。又宋均迁九江太守,当地虎很多,伤害百姓,宋均整饬吏政,虎也远渡江,不再为害。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地方官吏政绩优良。

【典形】 渡河之兽、渡虎、虎渡江、九江渡虎、刘昆善政、所居猛兽奔、玄兽浮河、易俗去猛虎、治境无虎、虎知去境、虎渡河、负子渡河、渡河适他邦、相负渡江。

【示例】

〔渡河之兽〕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复兼能失治,未遣渡河之兽; 烽坼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渡虎〕 元·徐再思《蟾宫曲·送沙宰》:“岐麦林桑,渡虎驱蝗,人颂甘棠,春满琴堂。”

〔虎渡江〕度·张祜《投常州从兄十七中丞》:“旧爱鹏抟海,今闻虎渡江。”

〔九江渡虎〕 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刘昆善政〕 宋·陆游《虎洞》:“四郊无事民安静,有若刘昆多善政。”

〔所居猛兽奔〕 唐·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出牧历三郡,所居猛兽奔。”

〔玄兽浮河〕 北周·庾信《周陇右总管长史豆卢公神道碑》:“名振赤山,威高青岭; 玄兽浮河,飞螟出境。”

〔易俗去猛虎〕 唐·岑参《送颜平原》:“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鸽。”

〔治境无虎〕 宋·黄庭坚《廖袁州次韵见答》:“传闻治境无戾虎,更道丰年呜白鼍。”


猜你喜欢

  • 卑宫菲食

    《论语.泰伯》:“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谓使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晋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

  • 翻羹

    《后汉书.刘宽传》:“宽简略嗜酒……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婢遽收之。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后因以“翻羹”为待人宽厚的典故。明归有光《士

  • 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

    《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少年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麞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 于家决狱

    《汉书.于定国传》:“(于定国字曼倩)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吏、郡决曹。”“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汉时,于定国与其父皆为

  • 九江神仙

    源见“吴市隐”。指梅福。宋梅尧臣《读汉书梅子真传》诗:“九江传神仙,会籍隐廛闬。”

  • 蕉隍讼

    同“蕉隍鹿”。清钱谦益《蝶梦》诗:“莫辨蕉隍讼,何因鼠穴车?”

  • 懒残煨半芋

    《宋高僧传.唐南岳山明瓒》载:唐 衡岳寺僧明瓒,性疏懒而好食残余饭菜,人以懒残称之。李泌读书寺中,以为非凡人,中夜往谒。懒残发火取芋啖之,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泌尽食而谢。懒残谓李泌曰:“慎勿多言,领

  • 鸣琴而治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鸣琴而治,是指以封建阶级的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以身亲之而治,是逢事躬亲察考,深入实际,以辛苦劳力而达到治理的效果

  • 梦得傅说

    指商王武丁(后称高宗)梦得圣人傅说(yuè阅)辅政。殷商大治。武丁即帝位后,想复兴殷朝,但未得辅佐大臣。一天夜晚他梦见一位圣人,名叫说。遂按梦中所见之形貌从群臣和官吏中寻找,未能找到,便派百官到郊野设

  • 秦侯瓜

    同“东陵瓜”。郭沫若《蜩螗集.董老行》:“传食共分秦侯瓜,延年自有安期枣。”【词语秦侯瓜】   汉语大词典:秦侯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