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泽畔行吟

泽畔行吟

指屈原在水边吟咏诗文。后以此典表现吟咏诗歌,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贬黜之时;或比喻臣子被放逐边地。楚国屈原在楚怀王时任左徒(参预政事,起草诏令,职位重要)、三闾大夫(掌议论,备顾问)。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奸臣子兰、靳尚等诬陷而去职,后又被放逐江南,屈原壮志难酬,悲愤万分,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缓步悲痛吟咏诗文在水边,以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心。此典又作“吟泽畔”、“泽畔之吟”、“灵均泽畔”、“行吟泽畔”、“行吟”、“屈原行吟”。

【出典】:

史记》卷84《屈原贾生列传》2486页:“屈原至于江滨(bīn宾,近水地方),被(pī披,通“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例句】:

唐·李白《赠别郑判官》:“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宋·欧阳修《啼鸟》:“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宋·陆游《示儿子》:“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明·杨慎《沁园春·己丑新正》:“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限。” 清·吴伟业《晴》:“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场。”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渔父拿舟入烟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耳。”


【典源】《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汉·王逸叙:“《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 (pi) 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今译】 楚国屈原 (名平,字灵均)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奸臣诬陷后去职,后又被放逐江南。屈原壮志难酬,悲愤万分,面容憔悴,身体瘦弱。在绝望之中,他披头散发,沿江边行走,吟诵诗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释义】 后以此典表现吟咏诗歌,多指在落魄失意或遭贬黜之时; 或指臣子被放逐边地。

【典形】 灵均泽畔、屈原行吟、行吟、行吟泽畔、吟魂、吟泽畔、泽畔行吟、泽畔之吟、憔悴灵均、屈平憔悴、泽畔、左徒行吟、三闾憔悴、形容憔悴。

【示例】

〔灵均泽畔〕 宋·欧阳修 《啼鸟》:“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屈原行吟〕 清·黄景仁《衡山高和赵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渔父拏舟入烟水,屈原行吟意未已。千古骚人且如此,我辈升沉偶然耳。”

〔行吟〕 清·吴伟业《晴》:“行吟原草泽,醉卧即沙场。”

〔行吟泽畔〕 明·杨慎《沁园春·已丑新正》:“自寿一杯,休行吟泽畔,兀坐山隈。”

〔吟泽畔〕 唐 · 李白 《赠别郑判官》:“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迥。”

〔泽畔行吟〕 宋·陆游《示儿子》:“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泽畔之吟〕 唐·白居易 《与元九书》:“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 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猜你喜欢

  • 项橐

    《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唐路德延《小儿师》诗:“项橐称师日,甘罗作相年。”清周亮工《书影》卷

  • 削草

    古代大臣在封事奏上后,往往销毁上疏的草稿,防止泄露。典出《汉书·孔光传》。孔光(前65-后5年)字子夏,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十四世孙。汉成帝时为博士、尚书令,后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孔光担任朝

  • 剑三千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庄子.说剑》篇中说:赵文王喜爱剑术,故门下养有能剑术的客人三千多名。后遂用为指喻朝廷武士之典。唐.杜甫《寄岳州贾

  • 逸书

    源见“伏生藏壁”。散逸的经书。特指《尚书》。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诗:“跪履数从圯下老,逸书闲问济南生。”【词语逸书】   汉语大词典:逸书

  • 献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以《子虚赋》、《大人赋》献皇帝,受到赏识。《汉书.扬雄传》载:扬雄以《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献皇帝,受到赏识。后遂以“献赋”成为文人自荐显才学,

  • 魏红

    同“魏紫”。宋 丘璿《牡丹荣辱志》:“姚黄为王……魏红为妃。”《广群芳谱.花谱十三》引宋蔡襄《李阁使新种洛花》诗:“堂下朱栏小魏红,一枝秾艳占春风。”【词语魏红】   汉语大词典:魏红

  • 神迁

    人死的一种说法。唐代苏鹗《杜阳杂编》:“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至元和中,宪宗皇帝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金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愿住禁中,遂度以黄冠,放归南海。仍

  • 不重则不威

    见〔君子不重则不威〕。

  • 官池蛙

    同“官虾蟆”。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譬如官池蛙,谁能问公私?”

  • 大有功于名教

    名教:封建社会的礼仪教化。 对维护礼仪教化有很大功劳。语出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明.莫是龙《笔麈》:“昙阳事,大有功于名教。”注:“昙阳为王锡爵女,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