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洗心革面

洗心革面

洗心,谓涤除内心邪恶;革面,谓改变旧日面目。《易经》上说,占卜用蓍草,它功能圆滑,变化神奇;卦的作用,方正有一定的形象;六爻千变万化,告知吉凶。圣人用以洗涤自己的意识,退藏于精密的天道中,与一般人共同为吉凶担忧。又说,君子应当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革新自己,就象豹的斑纹,随着季节而不断改变。庶民也应革除邪恶,善良温驯地追随长上,才能享受改革的成果。后用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作人。

【出典】:

《易·系辞上》:“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例句】:

西晋·葛洪《抱朴子》:“化上而兴善者,必若靡草之逐惊风;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阿里骨凶狡反覆,必无革面洗心之理。”


并列 洗心,洗净思想上的污秽东西。革面,改变旧的面目。心,指思想。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比喻彻底改过自新。语本《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又《周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欧阳山《圣地》:“我愿意~努力使自己成为革命的动力。”△常指改变原来的行为、作风、认识等。→洗手不干 脱胎换骨 改过自新 ↔死不悔改 怙恶不悛 依然如故。也作“革面洗心”、“洗心回面”、“革面革心”、“革面悛心”。


【词语洗心革面】  成语:洗心革面汉语词典:洗心革面

猜你喜欢

  • 三豕

    同“三豕涉河”。宋孔平仲《和常父》:“温寻简策评三豕,点缀文章学受辛。”【词语三豕】   汉语大词典:三豕

  • 衔环结草

    源见“黄雀报”、“结草以报”。喻受恩深重,竭力图报。元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衔环结草之报,断不敢忘。”《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见“结草衔环”。《镜花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止:语助词。景行:高尚的德行。 仰望高山,效法大德。 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淮南子.说山训》:“撰良马者,非以逐狐狸,将以射

  • 乌白头,马生角

    乌头变白,马头生角。多以此比喻不可能的事情。《燕丹子》:“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归。秦王不听,谬言: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丹仰天而叹,乌即白头,马为生角。秦不得已而遣之。”【词

  • 佽飞斗蛟

    同“佽飞斩蛟”。金元好问《观浙江涨》诗:“佽飞斗蛟鳄,燃犀出鳞介。”

  • 爱日惜力

    珍惜光阴,不虚掷精力。孙和字子孝,孙权之子,年19被立为太子。后其母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因而被废,徙长沙。孙亮继位后被赐死。孙和少时好文学,善骑射,见识精到聪敏,常说当今士人应该勤于治学,练习射御之术

  • 弄梅

    源见“青梅竹马”。称男女儿童天真亲昵。宋陈亮《柳梢青》词:“斗草风流,弄梅情分,教人思忆。”【词语弄梅】   汉语大词典:弄梅

  • 桥公语

    同“桥公之约”。宋苏轼《董储郎中尝知眉州访其故居留诗题壁》:“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

  • 秦台镜

    同“秦庭朗镜”。唐杜甫《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诗:“梁狱书应上,秦台镜欲临。”闽徐夤《咏怀》:“借取秦宫台上镜,为时开照汉妖狐。”

  • 赠人以轩,不若以言

    轩:车。 赠送别人一辆轩车,不如赠送别人几句善言。 意谓有见识的人把思想财富看得比物质财富还重要。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