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激薄停浇

激薄停浇

激:阻遏。浇:薄。阻止浮薄的社会风气。南朝梁明山宾的故事。明山宾,字孝若,平原(今山东省平原西北部)人。为人儒雅忠厚,7岁能言玄礼,13岁博通经传。累官东宫学士(官名·南北朝以后,负责文学撰述。)兼国子祭酒(学官名,南北朝时,国子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明山宾家中曾经财用窘迫,出售所用耕牛。牛已卖人,钱也收讫(qì汽,完结,终了),于是对买主说:“这头牛曾经得过漏蹄病,治愈已经好,恐怕以后再犯,不能不向您声明。”买主听后,立刻就把钱要了回去。处士阮孝绪听到此事,深有感慨地说:“这话足以使淳厚的社会风俗得到恢复,而把浮薄的社会风气遏制住了。”

【出典】:

梁书》卷27《明山宾传》406页:“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卖)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chài)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jù剧,迅速,立刻)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并列 形容能够振奋人心,挽回社会不良的风气。《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矣。’”△褒义。多用于写人的处事行为。


【词语激薄停浇】  成语:激薄停浇汉语词典:激薄停浇

猜你喜欢

  • 黄昏到寺蝙蝠飞

    黄昏:太阳落山而天色尚未全黑的时候。 形容傍晚投宿山寺的景象。语出唐.韩愈《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鲁迅《准风月谈.谈蝙蝠》:“见了老鼠似的东西生着翅子,倒也并不诧异,有名的文人

  • 楚老

    《汉书.两龚传》:“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有老父来吊,哭甚哀,既而曰:

  • 南楼高兴

    同“南楼佳兴”。清陈维崧《念奴娇.十六夜对月呈孙北海先生》词:“南楼高兴,依稀清啸将绝。”【典源】《世说新语·容止》:“庾太尉(亮) 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

  • 为而弗恃

    意谓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 原是形容大自然的美德。 后也用以歌颂帝王之盛德。语出《老子》二章:“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隋书.北狄传.论》:“圣人奇谋潜运,神机密动,遂使

  • 月蓂

    源见“蓂荚”。借指时日。宋秦观《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旅思摇风斾,归期数月蓂。”【词语月蓂】   汉语大词典:月蓂

  • 瓮间毕卓

    同“瓮间吏部”。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诗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五八引晋·王隐《晋书》 曰:“毕卓为吏部郎,性嗜酒。比舍郎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归宿。指学习的目的性。 知道学习目的之所在,然后语言行动有一定的方向;言行有了一定的方向,然后心志能够清静,不胡思乱想;心志清静了,然后能安宁闲适,不烦不躁;安宁闲适了,然后能虑周详,瞻前顾后;

  • 初度

    《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因称生日为“初度”。宋 赵藩《欧阳全真生日》诗:“南风属初度,杯酒相献酬。”徐特立《徐乾三十初度》诗:“三十初度日,一九四五年。”【词语初度】   

  • 莼鱼兴

    同“莼鲈引兴”。清龚翔麟《台城路.送桐城张先生予告归里》词:“秋风纵有莼鱼兴,纶扉肯教轻去?”

  • 桃僵李代

    源见“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清钱谦益《遵旨回话疏》:“复社自有周之夔之案,奕琛自有薛国观之案,奕琛又欲纽而一之,而曰复社操戈,繇臣指授,此所谓桃僵李代也。”清 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