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甘拜下风

甘拜下风

原为“敢在下风”,形容自己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如对方,愿在下风头聆听教诲。公元前645年韩原之战中,秦穆公俘获晋惠公并将其带回秦国。晋国的大夫们也跟着他们的国君栉风沐雨,风餐露宿。秦穆公派人安慰他们说:“你们何必那样伤心呢?我带着你们国君西返秦国,不过是天意而已,哪里敢对他做得太过分呢?”听了秦穆公这番话,晋国大夫纷纷下拜叩头回答说:“您当着天地神祇说出这样负责任的话来,我们感激不尽。我们作臣下的,不敢与天地同列,但敢于在下风头证实您的诺言。”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晋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厚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例句】:

宋·苏轼《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菜公遗迹》:“执版迎官长,趋尘拜下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亭亭听了,不觉连连点头道:‘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述宾 甘,情愿、乐意。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劣势。甘愿望风下拜,自认不如,真心佩服。语本《左传·僖公十五年》:“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冯苓植《虬龙爪》:“比着比着,众鸟家一个个傻了眼,随着自己鸟儿的~,人人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宗二爷。”△褒义。用于描写敬佩、认输。→心悦诚服 五体投地 ↔首肯心折 好高骛远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解释甘:甘愿。拜:拜见。下风:风向的下方,比喻下位或劣势。本指甘愿以下位拜见。后用来比喻诚心佩服,自认不如。

出处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

这是庄子讲的一个故事,打算以此说明自在、宽容的道理。黄帝作了十九年天子后,听说广成子已经通晓天地人生的大道,于是前往拜访,问道:“我想获得天地的灵气,来帮助五谷的生长,养育百姓。我又希望能够主宰阴阳,从而使生灵随心成长。对此我该怎么办?”广成子说:“你所想问的,是万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万物的残留。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不等聚集就下雨,草木不等枯黄就凋零,太阳和月亮的光亮逐渐地黯淡下来,而小人的心底还是那么褊狭。这种情况又怎么能一起谈论大道呢?”黄帝听后便退了回来,弃置朝政,独居静室,潜心静思,三个月后再次前往请教。

这次广成子头朝南躺在那里,黄帝顺着下位,跪着走到他跟前,叩头行礼,然后发问请教:“怎样才能修养自身,活得长久?”广成子高兴地说:“这次问得好啊。我告诉你,大道的精髓,就在于一定要保持宁静,不要使身体疲劳,不要使精神恍惚,这样才可以长生。”黄帝再次行了大礼,然后叩头至地,说:“先生真可以说是和自然合二为一了。”

近义自叹弗如

反义不甘示弱

例句

小明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地抓紧学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此同学们都甘拜下风。


【词语甘拜下风】  成语:甘拜下风汉语词典:甘拜下风

猜你喜欢

  • 揽辔

    《史记.袁盎鼂错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

  • 窃药飞升

    源见“嫦娥奔月”。喻成仙。清 詹应甲《新水令.南楼月》套曲:“有谁见窃药飞升,料文人驾说无凭。”

  • 渊明素琴

    同“无弦琴”。金元好问《密公宝章小集》诗:“渊明素琴嵇 阮酒,妙意所寄谁能量?”

  • 拔园葵

    同“拔葵守介”。北周庾信《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控驭五十州,风行数千里,拔园葵而去织妇,无三惑而绝四知。”

  • 遗绢

    《后汉书.陈寔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

  • 飘茵

    源见“飘茵堕溷”。谓得到好的际遇。清赵怀玉《连珠池》诗:“秋日春风几回赏,老嫁商人与廝养;就中亦有花飘茵,多少落英沾粪壤。”亦比喻堕落风尘。清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逝水年难转,飘茵志岂甘

  • 射鱼指天

    《吕氏春秋.知度》:“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如果一个人不是那种能成就某种事业的材料,而自己又不自量力,只凭主观去勉强为之,其结

  • 七男八婿

    同“七子八婿”。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娘年老,八十余,眼儿昏又聋着两耳,又没个七男八婿,只有一个孩儿,要供他甘旨。”见“七子八婿”。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娘年老,八十馀,眼儿昏又聋着

  • 功成不居

    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老子》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见“功成而不居”。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6:“看他

  • 跨凤吹箫侣

    源见“乘鸾”。喻仙侣或佳偶。宋朱熹《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词:“生羽翼,上烟霏……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