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得甚欢

相得甚欢

彼此相处甚为欢快。出自唐末五代人李罕之及张全义事迹。李罕之(842-899年),陈州项城(今河南项城)人,其家世务农,少时曾为僧人。黄巢起义爆发后,亦聚众起兵,后率所部归唐,被任命为光州刺史。因被秦宗权打败,收余众依附于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为怀州刺史。中和四年(884年)为河南尹、东都留守。张全义(852-926年),字国维,濮州临濮(今山东甄城西南)人,其家亦世务农。乾符末参加黄巢起义军。义军占领长安时曾为吏部尚书。黄巢失败后亦依附于诸葛爽,被爽荐为泽州刺史。诸葛爽去世后,其部下大将刘经曾派张全义去攻打李罕之。张全义却与李罕之结成了同盟,并返攻刘经。后李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并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其初二人相得甚欢。后因李罕之不断向张全义索取物资,并且经常欺侮之,使张全义十分愤怒,便乘李罕之无备,袭取了河阳。

【出典】:

旧五代史》卷63《唐书三十九·张全义传》838-839页:“全义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劝耕务农。由是仓储殷积。罕之贪暴不法,军中乏食,每取给于全义。二人初相得甚欢,而至是求取无厌,动加凌轹(lì例),全义苦之。”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


述补 相处得比较愉快。语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聊斋志异》卷6:“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多用于情感方面。


【词语相得甚欢】  成语:相得甚欢汉语词典:相得甚欢

猜你喜欢

  • 象以齿焚其身

    齿:指象牙。焚:读“偾”,毁坏。 象因有了珍贵的象牙而招致捕杀。 比喻因怀财而招祸。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焚,读曰偾。偾,僵也。”汉.五符《潜夫

  • 画虎成狗

    同“画虎不成反类狗”。《聊斋志异.胭脂》:“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见“画虎不成反类狗”。方志敏《死》4:“不要弄巧成拙,~。”【词语画虎成狗】  成语:画虎成狗汉语大词典:

  • 左伯驰芳名

    参见:左思十稔

  • 牛侩

    源见“墙东”。指隐于市井贱业中的人。宋陆游《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词语牛侩】   汉语大词典:牛侩

  • 虎首

    《南史.陈本纪下.宣帝纪》:“高宗孝宣皇帝讳项,字绍世……帝貌若不慧,魏将杨忠门客张子煦见而奇之,曰:‘此人虎头,当大贵也。’”古人看相,认为人的头形如虎首属大贵之相。后用作喻指人君或达官显贵的典故。

  • 耳虚闻蚁

    源见“蚁动牛斗”。谓病虚意幻。宋苏轼《次韵乐著作野步》:“老来几不辨西东,秋后霜林且强红。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

  • 修文偃武

    谓修明文教,停止战备。《隋书·杨素传》: “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虽复外夷侵叛,而内难不作,修文偃武,四海晏然。” 参见:○归马放牛见“偃武修文”。偃,放下、停止。《警世通言》卷21:“隐

  • 镆铘

    同“莫邪”。铘,通“邪”。唐杨牢《赠舍弟》诗:“袖里镆铘光似水,丈夫不合等闲休。”【词语镆铘】   汉语大词典:镆铘

  • 黄霸治郡

    《汉书.黄霸传》:“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是时凤皇神爵数集郡国,颍川尤多。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

  • 宝瑟僵

    宝瑟:一种珍贵的拨弦乐器,形似琴,二十五根弦。僵:跌倒。西汉大臣莽何罗和江充友善,在江充陷害卫太子时,莽何罗的弟弟曾因诛杀卫太子时奋力作战而获封号。后来汉武帝了解到卫太子遭谗含冤的实情,就灭掉江充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