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看人眉睫

看人眉睫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此指脸色。看人脸色,也就是仰人鼻息的意思。本北魏崔亮语。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人,从小失父,曾经为了求学做过佣工。那时李冲当朝任事,亮堂兄崔光倚傍李冲,并劝亮道:“你只知有笔砚,怎么不去依托李氏?况且李家书多,正可学习。”亮说:“弟妹都在家饥寒度日,我怎可弃他们独去求饱!至于学业,市上也可看书,怎么能读他人家中书,看人眉睫呢!”光把他这番话学说给李冲,冲立即召亮到府说:“你先人的《相命论》,读后使人胸中没有受利诱惑、被贫所迫的念头,你记得文句吗?”亮为冲背诵,虽然涕泪交流而声韵不改,于是冲留下亮做门客,并对自己侄儿说;“大崔生宽和笃雅,你应像待朋友一样待他;小崔生方正清澈,你应尊敬他。这二人都必成大器。”后又荐亮为中书博士。

【出典】:

魏书》卷66《崔亮传》1476页:“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从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可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亮曰:‘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今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交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谓其兄子彦曰:‘大崔生宽和笃雅,汝宜友之;小崔生峭整清澈,汝宜敬之。二人终将大至。’冲荐之为中书博士。”

【例句】:

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述宾 看他人眼色行事。比喻仰人鼻息,低人一等。《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邑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势,~,以冀推挽乎?”△贬义。多用于形容处世做事的被动情态。→低声下气低三下四 ↔我行我素


【词语看人眉睫】  成语:看人眉睫汉语词典:看人眉睫

猜你喜欢

  • 十洲三岛

    源见“十洲”、“三神山”。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宋何薳《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某于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籍,后检蓬莱谪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清周亮工《书影》卷三:“求仙者何必十洲三岛乎!”见

  • 东方三千牍

    牍(dú独):古代写字用的木片。此典指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牍,求得任用之事。后以此典指向帝王上书、呈奏和求得任用。东方朔(前154——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性诙谐滑稽,善辞赋,

  • 烟云供养

    道家以为只要“却食吞气”,靠“烟云供养”就可以长寿。宋元山水画家米友仁、黄大痴年八、九十犹貌如童颜,人以为是画中烟云供养所致。陈继儒《妮古录》卷三:“黄大痴九十而貌如童颜,米友仁八十余神明不衰,无疾而

  • 知其一,不知其二

    见〔知其一,未知其二〕。其他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语本《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例]大家不知内情,或~,面对这情景都不好表态。△多用于说明对事物了解有限

  • 肆行非度

    肆意横行,不顾礼法。《左传.昭公二十年》:“肆行非度,无所还忌。”【词语肆行非度】  成语:肆行非度汉语大词典:肆行非度

  • 五彩戏

    源见“老莱娱亲”。指孝事父母。宋梅尧臣《题陈宰戏彩亭》诗:“况慕五彩戏,而奉兴居安。”【词语五彩戏】   汉语大词典:五彩戏

  • 墨子悲丝

    同“墨子悲染丝”。唐李瀚《蒙求》:“墨子悲丝,杨朱泣岐。”见“墨子泣丝”。【典源】 《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

  • 蓬蒿仲蔚

    源见“仲蔚蓬蒿”。借指隐逸之士。清潘柽章《暮菊和颜雪公》诗:“蓬蒿仲蔚旧行藏,却向篱边觅晚香。”

  • 剪烛西窗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身居他乡,深切想念远方的妻子,以盼“共剪西窗烛”表示渴望团聚的心情。后以“剪烛西窗”泛指亲友之间相聚畅谈

  • 乡入温柔

    源见“温柔乡”。指处于温暖适意之境。清归庄《感事寄二受翁》诗之二:“病闻妙道加餐稳,乡入温柔娱老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