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看朱成碧

看朱成碧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卷六载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大凡人在意绪纷乱或愁闷萦怀时,常有不辨五色的反常现象。诗人用“看朱成碧”描绘此种心境,颇能传神。后因以形容心乱目眩,不辨五色。

唐.武则天《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乐府诗集》卷八十)李白《前有樽酒行二首》之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此刻画醉态,亦极传神。


兼语 把红的看成是绿的。形容眼花目眩,辨不清七色。语本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三:“��船一棹百分空,~颜始红。”△多用于描写人物心眼迷乱的情态 →雾里看法 ↔历历在目。也作“看碧成朱”。


【典源】 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栏露滴为珠,池冰合成碧。万行朝泪泻,千里夜愁极。孤帐闭不开,寒膏尽复益。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

【今译】 南朝梁王僧孺的《夜愁》诗极写愁闷心绪。诗中说:“栏上露滴成珠,池中冰合碧玉。晨泪流泻万行,夜愁绵绵千里。孤帐关闭不开,蜡烛长明自销。谁知心乱眼花,将红错看青绿。”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心烦意乱或酒醉时,目光恍惚,不辨五色。

【典形】 碧作朱,看碧成朱、看朱成碧、朱碧乱、朱碧眼、朱成碧、朱似碧、朱碧思、看朱成紫。

【示例】

〔碧作朱〕 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之十一:“璇玑好谱断肠图,却为思君碧作朱。”

〔看碧成朱〕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倚栏看碧成朱, 等闲褪了香袍粉。”

〔看朱成碧〕 唐·李白 《前有樽酒行》之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朱碧乱〕 宋·辛弃疾《蝶恋花·和赵景明》:“公子看花朱碧乱,新词搅断相思怨。”

〔朱碧眼〕 宋· 黄庭坚《玉芝园》:“乱我朱碧眼,空花坠便翾。”

〔朱似碧〕 唐·元稹《郡务稍简因得整比旧诗》:“书得眼昏朱似碧,用来心破发如丝。”


【词语看朱成碧】  成语:看朱成碧汉语词典:看朱成碧

猜你喜欢

  • 韫椟未酤

    源见“韫椟待价”。藏在匣子里尚未出售。比喻怀才待用。三国 魏刘桢《处士国文甫碑》:“不计治萃,名与殊路。知我者希,韫椟未酤。”并列 韫,蕴藏;椟,木匣子;酤,卖。藏在匣子里,还未出售。三国魏·刘桢《处

  • 白雪唱

    同“白雪歌”。唐钱起《赠东邻郑少府》诗:“一闻《白雪》唱,愿见清扬久。”

  • 鲜克有终

    见〔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象魏

    《周礼.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象魏”本为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是悬示教令的地方。后以之借指宫室或朝廷。晋

  • 拥书城

    源见“坐拥百城”。谓在书斋读书。孙为霆《解三酲.病起小饮忆曩日白门广陵之欢渺如隔世赋此自遣》套曲:“喜幽栖得近神仙境,镇日里拥书城。”【词语拥书城】   汉语大词典:拥书城

  • 送宫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周问礼,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汉.刘向《说苑.政理》:“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

  • 坐堂子

    源见“倚衡”。指富家子弟。南朝 宋鲍照《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词语坐堂子】   汉语大词典:坐堂子

  • 清圣浊贤

    源见“中圣人”。称清酒和浊酒。宋陆游《溯溪》诗:“闲携清圣浊贤酒,重试朝南莫北风。”并列 酒的别称。语本《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平日醉客谓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宋·陆游《诉溪》:“闲携~酒,重

  • 切玉剑

    《列子.汤问》:“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炼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晋.张华《博物志》卷二《异产》:“《周书》曰:西域献火浣布,昆吾氏献切玉刀。火浣布污则烧之则洁,

  • 哭昭陵

    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故李洞《策夜献廉诗》云:‘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痛哭一生休。’陆务观亦有句云云。”昭陵,唐太宗陵墓,在陕西醴泉县东北九峻山。唐制,凡有冤不得申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