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一万毕

知一万毕

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按,“一”指大道。后用“知一万毕”谓理解本质,万事尽通。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


述补 理解本质而尽知其他。语本《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褒义。多用于对事物的了解方面。


【词语知一万毕】  成语:知一万毕汉语词典:知一万毕

猜你喜欢

  • 弩射钱塘

    源见“射潮”。称扬与灾害英勇斗争。清 黄鷟来《赠翁萝轩学使》诗:“遥空紫气正锦缘,弩射钱塘旭日边。”

  • 梦里黄粱

    源见“黄粱梦”。喻虚幻的事、痴心妄想。宋张炎《声声慢.重过垂虹》词:“重叹息,却如何不□,梦里黄粱。”

  • 初九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为阳爻者,称为“初九”,表明事物正处于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后以“初九”指尚未发迹之时。北魏高允《征士颂》:“

  • 杜鹃血

    源见“望帝啼鹃”。借以形容哀痛之甚。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正之,望阙则哭谒。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词语杜鹃血】   汉语大词典:杜鹃血

  • 虎而冠

    老虎穿戴人的衣冠,比喻凶残的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大臣议欲立齐王,而琅琊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恶戾,虎而冠者也、’”【词语虎而冠】  成语:虎而冠汉语大词典:虎而冠

  • 绝驰道

    绝:横度。驰道:天子外出所行的专道。汉成帝刘骜(ào傲)做太子时,好读经书,宽博谨慎。他当时居住在桂宫,有一次元帝急召太子入宫议事。太子刘骜出了龙楼门,但不敢擅自横度天子外出专用的驰道,只得从西边绕到

  • 不速之客

    不经招请而自来的客人。《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来。”偏正 速,邀请。无邀请而上门来的客人。语出《易经·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告”。柳建伟《都

  • 东邻窥玉

    同“东墙窥宋”。明许自昌《水浒记.计迓》:“我怕你把无情岁月空闲过,待劝你学东邻窥玉。”

  • 腹饱五车

    同“腹载五车”。明沈受先《三元记.讲学》:“腹饱五车期步蟾,深知感。”【词语腹饱五车】   汉语大词典:腹饱五车

  • 渭阳之思

    同“渭阳情”。《晋书.杨骏传》:“舅氏失道,宗族陨坠,渭阳之思,孔怀感伤。”偏正 指甥舅间的思念、怀旧之情。《晋书·杨骏传》:“舅氏失道,宗族陨坠,~,孔怀感伤。”△多用于描写念旧情思。→久行怀思 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