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知德者鲜

知德者鲜

鲜( ㄒㄧㄢˇ xiǎn ):少。 懂得德性的人不多。 后多用以慨叹通人之少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由,知德者鲜矣。’”汉.班固《东都赋》:“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嗟乎!知德者鲜,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恕,则知文德矣。”同书附录《书〈朱陆篇〉后》:“身后恩怨俱平,理宜公论出矣,而至今无人能定戴氏品者,则知德者鲜也。”


猜你喜欢

  • 卧龙

    同“卧牛衣”。龙,指龙具,即牛衣。唐戎昱《上湖南崔中丞》诗:“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字孔明,琅邪 阳都人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

  • 丹砂久窖井水赤

    同“丹砂井”。宋苏轼《楼观》诗:“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

  • 小樊

    源见“樊素”。指小蛮、樊素,泛指侍妾。宋晁补之《江城子.赠次膺叔家娉娉》词:“楚观云归,重见小 樊惊。”

  • 土囊

    源见“青蘋末”。指洞穴,洞口。宋苏轼《飓风赋》:“忽野马之决骤,矫退飞之六鹢。袭土囊而暴怒,掠众窍之叱吸。”【词语土囊】   汉语大词典:土囊

  • 夷甫无行处

    源见“阿堵物”。表示处世清高。唐施肩吾《戏咏榆荚》诗:“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知尔不堪还酒家,漫教夷甫无行处。”

  • 不分皂白

    《诗.大雅.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后以“不分皂白”谓不分黑白,不辨是非。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岂不辨个是和非,不分

  • 破浪乘风

    源见“乘风破浪”。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清钱谦益《陶省东加封通议大夫山东按察司按察使制》:“浩荡鲸波,快破浪乘风之愿;纵横虎略,出揣摩简练之馀。”清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见〔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其他 百足,为马陆之异名。比喻有钱有势者,根基牢固,虽然失败,亦不至立即潦倒没灭。《本草·马陆》:“释名:弘景曰:‘此虫足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

  • 围棋赌墅

    《晋书.谢安传》:“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

  • 大都偶国,乱之本也

    都:都邑。偶:相配,比得上。国:指国都。 大城市和京都不相上下,这是祸乱的根本。 古时等级制度森严,认为妾媵和正妻、庶子和嫡子、大城和国都都应保持差距,否则就会招致祸乱。语出《左传.闵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