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

矫(jiǎo角):纠正、矫正。枉:弯曲。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而又陷于另一偏失、错误之中。《汉书·诸侯王表》说:汉朝建立初期,为了矫正秦朝权力过分集中致使政权孤立的弊病,分割国土分封给宗室和功臣为王侯,结果使一些诸侯国跨州兼郡,数十座城市连绵,以致于宫室百官等各项建制竟与京城天子相同,诸侯国的力量又过于强盛了,这真是矫枉过正了。后以此为典,言矫正枉曲,超过限度,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又作“矫枉过直”。

【出典】:

汉书》卷14《诸侯王表》393、394页:“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而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颜师古注曰:“挢与矫同。枉,曲也。正曲曰矫。言矫秦孤立之败而大封子弟,过于强盛,有失中也。”

【例句】:

汉·班固《汉书·孝成许皇后传》:“吏拘于法,亦安足过?盖矫枉者过直,古今同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当君子困穷之时,局高天,蹐厚地,犹恐有镇压之祸也,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本无禁固诸国通问之诏也,矫枉过正,下吏惧谴,以至于此耳。” 宋·李觏《寄上范参政书》:“孔子曰:‘礼,与其奢而宁俭。’矫枉过正,此其时也。” 宋·秦观《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元·脱脱《宋史·王存等传论》:“他有更张,随事谏止,不少循默,然无矫枉过中之失。”


主谓 纠正偏差超过了限度而又转向另一方。比喻纠偏过头,改错方法不当。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父母建议用~的办法迅速解决问题,婷儿表示赞同。”△贬义。多用于表示处事方法失当而又产生新问题。→过犹不及 枉直必过。也作“矫枉过当”、“矫枉过直”、“矫枉过中”。


【词语矫枉过正】  成语:矫枉过正汉语词典:矫枉过正

猜你喜欢

  • 月荚

    源见“蓂荚”。为祝帝王祥瑞的典故。唐许敬宗《奉和秋暮言志应制》:“月荚生还落,云枝似复非。”【词语月荚】   汉语大词典:月荚

  • 子猷访戴

    源见“访戴”。指乘兴访友。元李孝光《满庭芳.赋醉归》词:“笑子猷访戴,待到门,兴尽归休。”【典源】《艺文类聚》卷二引晋·裴启《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

  • 品尝

    《周礼.天官.膳夫》:“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本指帝王进膳之前命人遍尝食物。后引申为辨别品评。元代马臻《西湖》诗:“进余薇露与流香,散落人间任品尝。”【词语品尝】   汉语大词典:品尝

  • 尊开北海

    源见“孔融尊”。称人好才礼士,待人亲切。清赵宾《长安喜逢彭禹峰》诗:“尊开北海新桑落,膝抱南阳旧草庐。”

  • 囊钱赵壹轻

    源见“一囊钱”。指世风不正,重财轻才。清顾炎武《子德李子闻余在难》诗:“禄位扬雄小,囊钱赵壹轻。”

  • 笛里三弄

    同“桓伊弄”。宋李清照《孤雁儿》词:“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善宦

    熟悉做官之道。《史记.汲郑列传》:“黯姑姊子司马安,亦少与黯为太子洗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黯:汲黯。太子洗马:太子出行时作前驱的官。【词语善宦】   汉语大词典:善宦

  • 严君开卦

    源见“成都卖卜”。指卖卜。唐武元衡《送温况游蜀》诗:“应到严君开卦处,将余一为问生涯。”

  • 七臣

    《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谏道。

  • 巢幕燕

    源见“燕巢于幕”。喻处于险境而不自知者。宋叶梦得《怀西山》诗:“不作巢幕燕,肯从触藩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