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秘而不宣

秘而不宣

秘:隐秘。宣:宣扬、声张。保守秘密而不声张。吕蒙(事迹见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条)苦读不倦,终得才兼文武,令鲁肃刮目相看。一次,他对鲁肃分析形势说:“您如今代替周瑜的职务,责任很大,又和关羽相邻,此人有才能而又好学,有英雄气概然而却颇为自负。好欺凌他人。如今与之对手,应当做好准备来对待他。”于是,便献计三策,鲁肃恭恭敬敬地接受,并严守秘密,一点儿也不声张。

【出典】: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卷54第1275页:“蒙曰:‘……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例句】:

宋·欧阳修《论乞令百官议事礼子》:“每有大事,秘不使人知之,惟小事可以自决者,却送两制定议……至于大事,秘而不宣,此尤为不便。”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注音既有如此妙伦,为何谱上都无此说?他却秘而不宣,是个什么意思?” 鲁迅《两地书》五十六:“无论怎么打击,我也不至于‘秘而不宣’,而且也被打击而无怨。”


连动 宣,公开。保守秘密,不向别人公开。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他这时本来就有西逃的意思,却~。”→守口如瓶 讳莫如深 密不通风 ↔尽人皆知 暴露无遗 泄漏天机。也作“秘而不露”、“秘而不泄”、“秘而不言”。


【词语秘而不宣】  成语:秘而不宣汉语词典:秘而不宣

猜你喜欢

  • 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污泥。 出于污泥而不为污泥所染。 形容莲花的生态。比喻君子不为世俗所染污。语出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儿女英雄传》二五回:“其实信得她这朵妙法莲花出

  • 殽尸露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败秦师于殽。”《左传.文公三年》:“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晋人不出,遂自茅津济,封殽尸而还。”春秋时,秦伯在殽之战中被晋击败,三年后,复攻打晋国,于茅津渡过

  • 熊鱼

    同“鱼与熊掌”。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鹏鷃相安无可笑,熊鱼自古不容兼。”【词语熊鱼】   汉语大词典:熊鱼

  • 橘枳淮分

    参见:橘化为枳

  • 支公

    源见“支公好”。本指晋高僧支遁。亦以泛称高僧。唐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词语支公】   汉语大词典:支公

  • 回波词

    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回波尔时栲栳(音kǎo lǎo舆车称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唐中宗李显)。”回波词为舞乐名,唐中宗时造。六言四句,开头例有“回波尔时”四字,所以叫

  • 诗成七步

    同“七步成诗”。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中吕四月》:“声闻九皋,诗成七步。涵蚌胎于学海,卓尔成群。”

  • 康成里

    同“郑公乡”。康成,郑玄字。清赵翼《清江浦送费制府入为大司马》诗:“孔融檄改康成里,思黯车临履道坊。”

  •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亦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刘绍棠《花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无耻苟活,生不如

  • 逑匹

    源见“关雎”。指配偶。康有为《大同书》庚部七章:“居得公室,逑匹同居。”【词语逑匹】   汉语大词典:逑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