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秦铸金人

秦铸金人

指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收集全国兵器,铸造成铜人。后以此典比喻秦始皇统一全国事业。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即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时,庄襄王死,他立为秦王。吕不韦和太后宠信之宦官嫪毐(làoǎi涝矮)专权用事,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后,镇压嫪毐叛乱。次年,免吕不韦相职。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由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至二十六年(前221年)共十年时间,消灭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称国家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为始皇帝。国家一切政务都取决于皇帝。取消分封,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收缴全国兵器,集中到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销毁用以铸造钟鐻(jù具,像钟的乐器),12个铜人,各重12万斤,放置在宫庭中,企图削弱全国民众。此典又作“铸金人”、“十二金人”、“铸金”、“敛金铸金人”、“秦铸铜人”、“咸阳金狄”。

【出典】: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39、281页:“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shí时,古读;dàn旦,今读。容量十斗为一石。老秤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置廷宫中。”“太史公曰:……贾生推言……‘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qián钱)首(战国及秦代对国民的称谓)之民。’”

【例句】:

唐·李白《秦王扫六合》:“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唐·温庭筠《鸡鸣埭曲》:“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宋·杨亿《始皇》:“沧波沃日虚鞭石,白刃凝霜任铸金。” 宋·陆游《六经》:“敛金铸巨人,岂复为鉏耰。” 宋·陆游《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但思秦铸铜人日,不记齐成柏寝车。” 明·陈子龙《上元行》:“咸阳金狄露生寒,洛邑铜驼草中见。”


【典源】《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汉·贾谊《过秦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今译】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收天下兵器,在咸阳把它们熔化铸为乐器及十二尊铜人,铜人各重千石,置于宫廷之中。

【释义】 后以此典咏秦始皇统一事。

【典形】 敛金铸巨人、秦铸铜人、十二金人、咸阳金狄、铸金、铸金人。

【示例】

〔敛金铸巨人〕 宋·陆游《六经》:“敛金铸巨人,岂复为鉏耰。”

〔秦铸铜人〕宋·陆游《闻虏乱代华山隐者作》:“但思秦铸铜人日,不记齐成柏寝年。”

〔十二金人〕 唐·温庭筠《鸡鸣埭曲》:“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咸阳金狄〕 明·陈子龙《上元行》:“咸阳金狄露生寒,洛邑铜驼草中见。”

〔铸金〕 宋·杨亿《始皇》:“沧波沃日虚鞭石,白刃凝霜枉铸金。”

〔铸金人〕 唐·李白 《秦王扫六合》:“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猜你喜欢

  • 出奇不穷

    同“出奇无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僧游交河 苏吏部 次公家,善幻术,出奇不穷,云与吕道士同师。”见“出奇无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有僧游交河苏吏部次公家

  • 豆萁燃豆

    同“豆萁相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豆萁燃豆并根生。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阋墙亲弟兄。”主谓 比喻兄弟相争相残。语本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

  • 屡斫卞和胫

    同“抱璧双刖”。清归庄《玉玺行》:“在楚屡斫卞和胫,入秦几碎相如头。”

  • 盲左

    源见“盲史”。指左丘明。清龚自珍《辨仙行》:“侧闻盲左位颇尊,姬 孔而降三不湮。”【词语盲左】   汉语大词典:盲左

  • 斯滥

    《论语.灵卫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何晏集解:“滥,溢也。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为非。”后因以“斯滥”谓不自检束,胡作非为。晋陶潜《有会而作》诗:“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

  • 智周万物

    《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后以“智周万物”谓无所不知。南朝 宋何承天《达性论》:“情综古今,智周万物。”主谓 周,周遍。对于万物无所不知。语本《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 鸾胶凤丝

    同“鸾胶”。明陈汝元《金莲记.湖赏》:“虽然如此,只怕春风暗里恨弃鱼,当垆偷写文君句,谩重寻鸾胶凤丝。”并列 鸾胶,据《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凤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

  • 悬壶

    《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肆,店铺。壶,通瓠,这里所悬的壶,即壶卢,或写作葫芦,是行医卖药的幌子。后因称行医卖药为“悬弧”。元.张昱《拙逸诗》:“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

  • 范匄非童子

    《左传.成公十六年》:“楚晨压晋军而陈。军吏患之。范匄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为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春秋时期有一名叫范匄的少年

  • 垂竿

    参见:垂钓【词语垂竿】   汉语大词典:垂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