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竹杖化龙

竹杖化龙

后汉书.方术传.费长房》:费长房,汝南人,曾入山随一仙人学仙道之术,没有最终成就,师父便打发他回去。长房辞归,翁与一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在古豫州新蔡县西北)中也。’又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长房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馀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长房曰:‘往日所葬,但竹杖耳。’乃发塚剖棺,杖犹存焉。”

东汉时,费长房喜好仙道之术。有一天他在市肆中见到一位卖药的“壶公”,就跟随他到山中去学道。壶公用“空室独处”,“悬石啮索”等办法威胁考验他,他全然不怕;后来让他“食粪”,他动摇了。壶公打发他回去时,赠给他一只竹杖,他便乘这只竹杖回到家中,把杖投入陂水中,登时化成了龙。

晋葛洪《神仙传.费长房》亦载其事。

后诗词中用“竹杖化龙”的典故,常比喻人或事态的迅速突变。

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诗:“重为告曰:杖兮杖兮,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公元七六三年冬,杜甫在梓州准备离蜀东行,章彝赠桃竹杖两只。诗人在这里用“竹杖化龙”的典故,别有深意,他以“慎勿变化”警戒章彝勿萌拥兵叛变之心。


【词语竹杖化龙】  成语:竹杖化龙汉语词典:竹杖化龙

猜你喜欢

  • 萧关北上

    《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西汉武帝刘彻常巡行天下,元封四年,他又北出萧关。后遂用为帝王巡行之典。唐.杜甫《伤春五首

  • 佳城郁郁

    晋.张华《博物志》七《异闻》:“汉滕公(夏侯婴)薨,求葬东都门外,公卿送丧,驷马不行,踣地悲鸣。跑蹄下地,得石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遂葬之。”《西京杂记》四记作夏侯婴

  • 汤聘

    《孟子.万章上》:“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本谓汤请伊尹出来做官,后以“汤聘”指官爵利禄。《高子遗

  • 交盖倾

    同“交盖”。宋张孝祥《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元顺骨已冷,千载交盖倾。”

  •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顺任自然,不妄为。 一切听其自然,天下就没有什么事办不成。 古代道家在政治上反对变革,希望社会不要有任何作为,天下自然会稳定。语出《老子》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同书四八章:“为学日益

  • 枉尺直寻

    枉,屈;直,伸;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枉尺直寻,比喻在小节上不妨委曲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孟子的学生陈代对他说,您不愿谒见诸侯,未免显得心地太狭小了吧!假如现在谒见他们,情况好了,可以实行仁政

  • 带火焦桐

    源见“焦尾琴”。喻指历经磨难、未得赏识的良才。唐刘禹锡《答杨八敬之绝句》:“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

  • 祖道

    此典原意是古人出行前祭祀路神。此处指东郭先生受任为官出行时,就有很多人来捧场为他饯行。后以此典比喻饮宴送行。东郭,复姓。齐(今山东泰山以北)人。他久在公车官署等候差使,穷困饥寒。衣鞋破烂,在雪中走路,

  • 琴高鲤

    源见“琴高乘鲤”。指登仙之物。唐陆龟蒙《高道士》诗:“东游借得琴高鲤,骑入蓬莱清浅中。”

  • 报珠

    同“报恩珠”。唐杜甫《寄韦有夏郎中》诗:“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词语报珠】   汉语大词典:报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