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细大不捐

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丢掉。指官吏贪污受贿,无论是大小钱物都不放弃。奕劻(1836-1918年),是清高宗(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亲王的孙子。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郡王(次于亲王的爵号,清代宗室封爵第三级)衔,授御前大臣。同治十三年(1874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次年,升亲王(清宗室封爵第一级)。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御史蒋式理上奏条陈称:“户部设置成立银行,招揽商人加入股金。我听说去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劻将私人财产白银一百二十万两送往东交民巷,英国商业汇丰银行收入存款生利。奕劻自从简任军机大臣以来,贪污受贿小的大的都不放弃,他的门第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所以奕劻和他的儿子载振(当时任商部尚书)的起居日常生活、饮食吃喝、车马行驶、衣服穿着都非常挥霍,还能够储蓄存入英国汇丰银行这一大批白银巨款。呈请朝廷命令将这一大批白银巨款提出交给中国户部设置成立的官立银行加入股金。”但以后并没有结果。

【出典】:

清史稿》卷221《诸王传七·高宗诸子·庆僖亲王永璘传附奕劻传》9098页:“三十年三月,御史蒋式理奏:‘户部设立银行,招商入股。臣风闻上年十一月庆亲王奕劻将私产一百二十万送往东交民巷英商汇丰银行收存。奕劻自简任军机大臣以来,细大不捐,门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饮食、车马、衣服异常挥霍,尚能储蓄巨款。请命将此款提交官立银行入股。’”

【例句】: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4回:“戴升还问人家要门包(旧指官员的守门人私自向拜见者勒索入门费),也有两吊(吊:旧时铜制钱一千文)的,也有一吊的,真是细大不捐,积少成多,合算起来也着实不少。”


主谓 捐,废弃。小的大的都不废弃,做学问要兼收并蓄。语出唐·韩愈《进学解》:“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后泛指不问大小多少,都不丢弃。《官场现形记》4回:“戴升还问人家要的包,也有两吊的,也有一吊的,真正是~。”△多用于情状方面。也作“细大无遗”。


【词语细大不捐】  成语:细大不捐汉语词典:细大不捐

猜你喜欢

  • 图穷匕见

    指荆轲(Kē科)在秦王政(即秦始皇)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或比喻真相毕露,誓不两立。战国末,公元前227,荆轲,字公叔,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与秦舞阳(一作

  • 倚伏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倚,因;伏,藏匿。老子认为,祸与福并非是绝对的,彼此都包含着与自身相对立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福可变祸,祸也可变为福。后用为

  • 使者星

    同“使臣星”。明王世懋《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汉宫朝浥仙人露,益部宵占使者星。”

  • 贯朽粟红

    同“贯朽粟陈”。粟陈腐则色变红。明 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贯朽粟红,兵诵吉 申,民歌召 杜。”见“贯朽粟腐”。明·吾丘瑞《运甓记·苏峻倡乱》:“甲精器利,~,兵诵吉申,民歌召、杜。”

  • 鹿门期

    源见“鹿门采药”。指归隐的期愿。唐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 力不从愿

    见“力不从心”。《晋书·刘琨传》:“徒怀愤踊,~,惭怖征营,痛心疾首,形留所在,神驰寇庭。”【词语力不从愿】  成语:力不从愿汉语大词典:力不从愿

  • 及亲三釜养

    源见“三釜养”。谓能以菲薄的俸禄供养父母。宋范成大《王希武通判挽词》:“及亲三釜养,遗子一经传。”

  • 作东

    同“做东道”。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文戏》:“东都 周默未尝作东,一日请客,忽风雨交加。”请客谓之 “作东”。为什么说成 “作东”而不说成 “作西”或 “作南”、 “作北”呢?其理有二:一是我国古代以东

  •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愿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五羖大夫——百里奚听说秦穆公贤明,要去求见,但无路费

  • 蒲且子之射

    《列子.汤问》:“蒲且(音jū)子之弋也,弱弓纤缴,乘风振之,连双鸧于青云之际。”《淮南子.览冥训》:“故蒲且子之连鸟于百仞之上,而詹何之鹜鱼于大渊之中,此皆得清净之道,太浩之和也。”蒲且子是古代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