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终焉志

终焉志

唐.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唐代李延寿《南史.隐逸传下.刘慧斐传》:“慧斐少博学,能属文,起家梁安成王法曹行参军。尝还都,途经寻阳,游于匡山,遇处士张孝秀,相得甚欢,遂有终焉之志。因不仕,居东林寺。”又于北山构园一所,号曰离垢园,时人仍谓为离垢先生。又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终焉之志”即隐逸之志,不想再出去做官。后因用为弃官隐居终此一生之语。

唐.杜甫《回棹》:“灌园曾取适,游寺可终焉。”元.张鸣善《正宫.脱布衫过小梁州》:“山林本是终焉计,用之行舍之藏兮。”


猜你喜欢

  • 颜长山舌

    《新唐书.颜杲卿传》:“禄山至陕,闻兵兴(颜杲卿、颜真卿兄弟兴兵抵抗安禄山叛军,),大惧。使史思明等率平卢兵渡河攻常山,蔡希德自怀会师。不涉(到,经历)旬,贼急攻城。兵少,未及为守计,求救于河东,承业

  • 白马负经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又见郦道元《水经注.

  • 将伯

    《诗.小雅.正月》:“将伯助予。”毛传:“将,请也;伯,长也。”孔颖达疏:“请长者助我。”后因以“将伯”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或向人求助。《聊斋志异.连琐》:“将伯之助,义不敢忘。”冯自由《中国教育会与爱

  • 窥螳黄雀

    源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知祸患将至者。明徐渭《铁脚》诗:“窥螳黄雀事,公子慎金丸。”

  • 唾盂敲残

    同“唾壶击缺”。清蒲松龄《上昆圃黄大宗师启》:“唾盂敲残,骥齿已安于伏枥;吟髭拈断,葵心尚切于倾阳。”

  • 古希

    同“古稀”。明李贽《观音阁》诗之一:“如何古希人,不识三伏苦。”【词语古希】   汉语大词典:古希

  • 湖海豪士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很有才名,颇受刘备赏识。许汜身为国士,却计较小节,诽谤陈登有江湖豪气

  • 河鼓星

    《尔雅.释天》:“何鼓谓之牵牛。”《太象列星图》:“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河(亦作何)鼓星”即牵牛星之别称。后以此星宿

  •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礼仪:指《周礼》的礼文。三百:与“三千”对举,表示一少一多。威仪:古代祭享等典礼中的动作仪节及待人接物的礼仪。 周礼礼文有三百,各种事仪有三千。 极言古代礼仪之繁琐。语出《礼记.中庸》,“礼仪三百

  • 尔汝交

    源见“忘形交”。指不拘形迹的亲密交谊。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溶〕与李端公 益少同袍,为尔汝交。”见“尔汝之交”。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溶)与李端公益少同袍,为~。”【词语尔汝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