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胡狱

胡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胡惟庸(?-1380年),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投奔朱元璋,历任主簿、通判、佥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迁左丞相。受太祖宠信,居相位多年,结党营私,陷害异己,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奏章于己有碍则藏匿不呈。至十三年(1380年)以树党谋反罪,被诛。二十三年(1390年)又以肃清逆党,以韩国公李善长为首,诛者共20人。数年中以惟庸事株连死者至3万余人。胡椎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出典】:

明史》卷308《奸臣列传·胡惟庸传》7908页:“至二十三年五月,事发,捕绩下吏,讯得其状,逆谋益大著。会善长家奴卢仲谦首善长与惟庸往来状,而陆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惟庸共谋不轨。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乃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例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2《胡蓝之狱》:“胡狱有《昭示奸党录》,族诛至三万余人。”


猜你喜欢

  • 月明千里故人来

    元明戏曲中常用语,多指月下幽会。语出元.杨显之《酷寒亭》四折:“呀,谁承望月明千里故人来,则被这泼烟花送了你犯由牌,狠公人又待活烧埋,到今日救解,早收拾了那一点泪沾腮。”元.贾仲名《金安寿》四折:“呀

  • 揆门相

    《书.舜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后因以“揆门相”为宰相的别称。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吕蒙正〕子从简当奏补,时公为揆门相,旧制,宰相奏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阶……固让

  • 咄咄怪事

    源见“殷浩书空”。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何如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偏正 形容使人惊讶、费解的事情。张贤亮《小说中国》:“没有一个政治家或‘政客’不‘讲政治’的,某个政

  • 志学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因借“志学”指十五岁。三国 魏曹植《武帝诔》:“年在志学,谋过老成。”亦泛指年少。宋孔平仲《续世说.纰缪》:“隋王劭爰自志学至乎暮齿,笃好经史,遗落世

  • 朱公叔

    《后汉书.朱晖传》附《朱穆传》:“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坑岸。……其尊德重道,为当时所服。……穆又著《绝交论》,亦

  • 儿口承唾

    《太平御览》卷三八七“人事部”“唾”后引《秦记》曰:“符朗渡江,尝与朝士宴集。时贤并机、蓐、壶、席。朗欲夸之,唾则令小儿跪而张口,就唾而含出。坐者为不及之远矣。”前秦主苻坚从兄苻朗,在与朝士宴会时,为

  • 黄河如带山如砺

    同“河山带砺”。宋李刘《贺丞相明堂庆寿启》:“黄河如带山如砺,畴高萧相之功。”

  • 海棠半醉

    同“海棠睡”。元白朴《东墙记》四折:“似海棠半醉春睡重,鲛绡上绿鬓拥。”

  • 秦川织锦机

    源见“织锦回文”。指苏蕙织锦之机。明徐渭《赋得清秋落叶》:“镜中不久繁桃李,愁杀秦川织锦机。”

  • 举伪烽

    同“举火取笑”。晋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沮众,淫嬖褒以纵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