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舳舻千里

舳舻千里

舳(zhú竹):船尾部持舵处。舻(lú芦):船前部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冬,武帝南巡到浔阳(今江西九江),登船游览,船队千里相接,一直到接近枞阳(今安徽桐城县东南)才离舟上岸,作《盛唐枞阳之歌》。后以“舳舻千里”为典,形容船只连绵行驶,千里不绝。

【出典】:

汉书》卷6《武帝纪》196页:“五年冬,行南巡狩,至于盛唐(地名,在南郡附近)。”“自寻阳浮江,……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陆机传》:“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军营对日,兵气横天,开玉堂而按部,坐金城而勒阵,关巩之甲,犀兕七重,艅艎之船,舳舻千里。” 宋·苏轼《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元·欧阳玄诗:“舳舻尾相衔,密切若鳞甲。”


主谓 舳舻,船头和船尾,泛指船只。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汉书·武帝纪》:“~,薄枞阳而出。”※舳,不读作zhóu。△描写船多的场面。也作“轴轳千里”、“舳舻相继”、“舳舻相接”。


【词语舳舻千里】  成语:舳舻千里汉语词典:舳舻千里

猜你喜欢

  • 拜后尘

    同“拜车尘”。清舒位《石季伦潘安仁》诗:“《思归引》与《闲居赋》,何苦低头拜后尘。”

  • 芝兰室

    《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认为,与贤人相处,好比入芝兰之室,时间一长虽然闻不到香味,但却潜移默化受到了感梁。后用为称赞美好品格的典故。唐.高适《同房

  • 广长之舌

    见“广长舌”。

  • 矫枉过正

    矫(jiǎo角):纠正、矫正。枉:弯曲。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又弯向另一方。比喻纠正事物的偏失、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而又陷于另一偏失、错误之中。《汉书·诸侯王表》说:汉朝建立初期,为了矫正秦朝权力

  • 昆阳举

    昆阳:今河南叶县。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领兵攻下昆阳等地。王莽极为惊恐,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等聚集四十二万兵力围困昆阳。刘秀发兵几千人赴昆阳解围,城内外夹攻,大败王莽军,歼灭王莽主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

  • 封函谷

    同“封泥谷”。元范梈《王继学晚过舍下翌日惠诗用韵答贶》:“自足封函谷,聊须垒受降。”

  • 三昧

    36 ① 佛家语,梵文的音译。意为排除杂念,保持心境的寂静。《智度论》卷七:‘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后转而为解脱束缚的意思。唐代李肇《翰林志》:“每下直出门,相谑谓之小三昧,出银台乘马,谓之大三

  • 徯后之望

    《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孔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

  • 汉阴园

    源见“抱瓮灌园”。借指隐士躬耕的田园。唐储光羲《题崔山人别业》诗:“封君渭阳竹,逸士汉阴园。”

  •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

    蛮: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篾称。荆:古代楚国别称。大邦:指周国。 愚蠢无知的南方荆蛮,竟敢把中国当成仇敌。语出《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世说新语.排调》:“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