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英雄所见略同

英雄所见略同

见:见解。英雄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多用来表示双方意见、想法等相同。庞统(事迹见前“负重致远”条)初为吴将周瑜功曹,后投刘备,深得信用。一次二人饮酒,刘备问道:“当初你为周瑜功曹时,我曾到东吴,听说周瑜暗中献计,劝孙权留下我,不知有此事吗?”庞统说有这回事,刘备于是叹息说:“我那时处境危急,有求于东吴,所以不得不去,险些没有逃出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见解大致相同,当时诸葛亮劝我不要去,其意甚切,也是担忧此事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卷37第954页:“(刘备)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

【例句】:

宋·高斯得《莫恃势行》:“奇哉天下士,英雄见略同。” 清·曾朴《孽海花》11回:“你们听这番议论,不是与剑云的议论,倒不谋而合的。英雄所见略同,可见这里头是有这么一个道理。” 老舍《离婚》19:“虽然都不敢首先这样宣传,及至说出来了,正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在低声交换意见中,已象千真万确的果有其事,成了政界一段最惊人最有色彩的历史。”


主谓所见,所看到的。指见解;略,约略、大致。指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语本《三国志·蜀书·庞统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褒义。常用于称赞观点相同的双方。→不谋而合 不约而同各执一词 各持己见


【词语英雄所见略同】  成语:英雄所见略同汉语词典:英雄所见略同

猜你喜欢

  • 畏途九折

    源见“王尊叱驭”。形容道路艰险。宋陆游《题庵壁》诗之二:“蔬食一箪宜面槁,畏途九折自心灰。”

  • 弃?

    同“终军弃?”。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 忘言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又《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忘言,坐忘,都是庄子哲学思想中之精粹。即人处于自然状态中忘我的境界。后遂用以为高层次的思维

  • 习蓼虫

    《文选》卷二十八南朝宋.鲍明远(照)《放歌行》:蓼虫避葵堇,习苦不言非。”唐.李善注:“《楚辞》曰:‘蓼虫不徙乎葵藿。’东汉.王逸曰:‘言蓼虫处辛辣,食苦恶,不徙葵藿食甘美者也。’”蓼草中有一种虫子,

  • 鸣鸡盗狗

    源见“鸡鸣狗盗”。借指卑微者。清汪懋麟《莺啼序.赠龚大宗伯》词:“笑当日原 尝,折节卑躬,鸣鸡盗狗。”【词语鸣鸡盗狗】   汉语大词典:鸣鸡盗狗

  • 三宿恋

    《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即便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亦泛指对某事物的爱恋。宋苏轼《别黄

  • 瑜瑕

    源见“瑕不掩瑜”。喻优劣好坏。南朝 梁江淹《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词语瑜瑕】   汉语大词典:瑜瑕

  • 伤哉贫也

    贫穷真使人伤心啊。 古人哀叹贫困之语。语出《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葬,死无以为礼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卷》,伤哉贫也!”清.李渔《

  • 季子貂敝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字季子〕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归色

  • 嗣产

    《左传.襄公三十年》:“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杜预注:“嗣,续也。”后因以“嗣产”为颂美官吏能继承前贤事业之典。元袁桷《播州宣抚杨资德》诗:“客有依刘感,人传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