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荒台麋鹿

荒台麋鹿

麋(mí迷)鹿: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因称“四不像”。此典指伍被建议淮南王刘安不要谋反,免得战败亡诸侯国,姑苏台(今江苏苏州西南姑苏山上,原是吴王夫差的春霄宫)变成荒坵,长满荆棘,成为麋鹿嬉游之场所。后以此典比喻亡国之破败凄凉景象;感叹朝代兴衰。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时袭父封淮南王。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他本欲加入叛乱,为大臣劝阻,乱平后未深究。汉武帝时,命他作《离骚传》,早受命,午写成,文才敏捷。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成《内书》21篇,《外书》33篇,《中篇》8卷,后世称为《淮南鸿烈》,也称《淮南子》。后图谋叛乱,想夺帝位,淮南王坐在东宫,召唤伍被来议事,说道:“将军上殿。”伍被不痛快地说:“皇上曾经宽容和赦免您,您还怎么能够说这种亡国之话呢!我听说伍子胥规劝吴王,吴王不采用,便说:‘臣即将看见麋鹿在姑苏台上游玩了。’如今我也看见宫中将要生长荆棘、露水浸湿衣棠了。”此典又作“吴台草”、“露草沾衣”、“姑苏麋鹿”、“鹿登台榭”、“麋鹿姑苏”、“游鹿”、“麋鹿荒台”、“麋鹿台”、“吴台游鹿”、“鹿走姑苏”、“苏台鹿走”。

【出典】:

史记》卷118《淮南衡山列传》3085页:“王坐东宫,召伍被(楚人,中郎〔近侍官〕)与谋,曰:‘将军上。’被怅(chàng唱)然(因不如意感到不痛快)曰:‘上宽赦大王,王复安得此亡国之语乎!臣闻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楚人。父伍奢为楚大夫,因直谏楚平王被杀,伍子胥逃入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谏吴王(夫差,阖闾之子,初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败越兵,又在艾陵〔今山东莱芜县东北〕大败齐兵。他不顾伍子胥劝谏,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诸侯会盟,与晋争霸,越兵乘虚攻入吴都。后来越再兴兵攻吴,夫差于公元前473年自杀),吴王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例句】:

唐·骆宾王《宿山庄》:“露积吴台草,风入郢门揪。” 唐·朱敬则《陈后主论》:“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沾衣。”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宋·杨万里《云龙歌调陆务观》:“只今云散星亦散,也无鹿登台榭羊登坟。”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 宋·孙鼎《题汪水云诗卷》:“啼猿声堕楚江碧,游鹿梦迷吴苑深。” 元·陆挚《蟾宫曲·吴门怀古》:“倚夕阳麋鹿荒台,对平楚江空,老树苍崖。” 元·揭傒斯《奉和翰林张学士寄题平江重建姑苏台》:“麋鹿台空燕幕秋,使君亲为扫遗丘。” 元·张翥《多丽》:“馆娃归,吴台游鹿;铜仙去,汉苑飘萤。” 元·宫天挺《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昨日个虎踞在咸阳,今日早鹿走姑苏。” 清·王士禛《双剑行》:“太湖鱼炙事亦逆,苏台鹿走今谁怜。” 清·王摅《谒伍相国祠》:“回首荒台麋鹿地,属镂遗恨满姑苏。”


猜你喜欢

  • 安期遗舄

    42` 汉刘向《列仙传.安期生》:“安期先生者,瑯琊 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双为报,曰:‘后数年

  • 麈尾之诲

    源见“麈尾清谈”。敬称高明的教诲。宋陆游《答薛参议启》:“某久疏麈尾之诲,喜闻鹢首之来。”【词语麈尾之诲】  成语:麈尾之诲汉语大词典:麈尾之诲

  • 鸡鸣起舞

    同“闻鸡起舞”。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见“闻鸡起舞”。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乡关何在。凭高目

  • 美人香草

    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后因以“美人香草”比喻国君及忠贞贤良之士,亦象征忠君爱国思想。鲁迅《且介亭

  • 刚戾自用

    见“刚愎自用”。《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词语刚戾自用】  成语:刚戾自用汉语大词典:刚戾自用

  • 斗筲之器

    《论语.子路》:“(子贡问孔子)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斗、筲(shāo)都是古代量器,斗容十升,筲容十二升。因“斗筲”容量较小,故用来形容才识短浅。后因以“斗筲之

  • 周公吐哺

    源见“吐哺握发”。谓在位者礼贤下士,殷勤求才。三国 魏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主谓 周公,西周政治家姬旦,曾助兄周武王灭商。他在吃饭时也接待贤士,为了争取时间而不怠

  • 杕杜

    《诗.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后因以“杕杜”喻骨肉情谊。南朝 梁江淹《王侍中怀德》诗:“既伤蔓草别,方知杕杜情。”《诗.小雅.杕杜序》:

  • 篇什

    《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称诗章作“篇什”。《诗.小雅.鹿鸣之什》宋朱熹集传:“雅颂无诸国别,故以十篇为一卷,而谓之什。”《南史.柳恽传》:“(恽)早有令名,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

  •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涯:边际,界限。知( ㄓˋ zhì ):同“智”,知识。 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语出《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陆德明释文:“知,音智。”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