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后因以“鞭草”为尝百草、知性味的典故。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
同“纻缟”。唐李商隐《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 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 孟。”
同“周易在床头”。元揭傒斯《集贤王大学士生朝》诗:“方悬肘后长忧病,《易》在床头自洗心。”
同“炙手可热”。明沈德符《野获编.刘小鲁尚书》:“当江陵炙手时,刘独退避冷局。”【词语炙手】 汉语大词典:炙手
同“挂朝衣”。唐钱起《酬陶六辞秩归旧居见柬》诗:“吾当挂朝服,同尔缉荷衣。”
同“雪似盐”。元张雨《东坡书真迹藏义兴王子明家要予次韵凡九首》之二:“谢女娇吟雪比盐,北台马耳见双尖。”
源见“众口铄金”。喻指花言巧语可以惑众。宋苏轼《代滕甫辨谤乞郡书》:“积毁消骨,巧言铄金。市虎成于三人,投杼起于屡至。”
掠美。攘:窃取。《谷梁传.成公五年》:“孔子闻之曰:‘伯尊其无绩乎?攘善也。’”【词语攘善】 汉语大词典:攘善
同“才尽江淹”。清端木埰《疏影.和幼霞》词:“只自惭,才尽江郎,怎和引商高曲。”【词语才尽江郎】 汉语大词典:才尽江郎
同“薛涛笺”。清赵翼《美人风筝》诗之三:“糊上薛笺身绚烂,制成湘竹骨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