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蝇集笔端

蝇集笔端

后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苻坚》:“(永兴)三年九月,凤凰集于东阙,大赦其境。内初将为赦,与左仆射猛(王猛)、右仆射融(苻融)密议于露堂。悉屏(音bǐng,亦作摒,逐人使回避)左右,坚自为赦文,猛融进纸笔。有一大苍蝇入自牖(音yǒu,窗)间,鸣声甚大,集于笔端,驱而复来。坚所听(音tìng,听任)之,久而乃去。俄而,长安街巷市里民相告曰:‘官今大赦。’有司(古代官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以闻。坚惊谓融猛曰:‘事何从而泄?’于是敕外推穷(极力追查推究)之。咸言:‘有一小人,衣黑,大呼于市曰:‘官今大赦。’须臾不见。’坚叹曰:‘其向之苍蝇乎?声状非常,吾固恶之。’”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晋明帝尝欲肆眚(眚,音shěng,过。肆眚,宽赦有罪的人,即同上面说的大赦),闭而不谋,乃屏(音bǐng,退避,隐迹)曲室,去左右,下帷草诏。有大苍蝇触帐而入,萃于笔端,须臾更亡去。帝窃异焉,令人寻看,即蝇所集处,辄传有诏,喧然已徧矣。”

关于上述苻坚事,又见《晋书.苻坚载记》。

前秦苻坚将颁布大赦令,与大臣在露堂密议。忽然从窗外飞来一只大苍蝇,落在书写赦文的笔端,后大赦的消息提前泄露到长安大街小巷,人们纷纷传说是一个穿黑衣的小个儿人宣传的,苻坚乃怀疑是苍蝇泄的密。

晋明帝时“蝇集笔端”,竟至大赦之诏提早泄露,与苻坚事情节相类。

后以比喻指小人参政泄密,或引伸为把持文牍。

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诗:“议赦蝇栖笔,邀歌蚁泛醪。”前句即用此典。


猜你喜欢

  • 望断白云

    源见“白云亲舍”。指想念父母。元沈禧《一枝花.题张思恭望云思亲卷时父母已殁矣》套曲:“且休说唐时仁杰专前美,谁知道晋代张翰有远孙,家居积祖松陵隐,双亲沦殁,一念犹存。既归黄壤,望断白云。”【词语望断白

  • 元规清谈

    《晋书.庾亮传》:“亮……南奔温峤,峤素钦重亮,虽在奔败,犹欲推为都统。亮固辞,乃与峤推陶侃为盟主。侃至浔阳,既有憾于亮,议者咸谓侃欲诛执政以谢天下。亮甚惧,及见侃,引咎自责,风止可观。侃不觉释然,乃

  • 卿蛆甘带

    蝍蛆( ㄐㄩ jū ):蜈蚣。甘:以……为美味。带:小蛇。 蜈蚣喜欢吃小蛇。 表示物各有所嗜。语出《庄子.齐物论》:“蝍蛆甘带,鸱鸦嗜鼠。”司马彪注:“带,小蛇也。蝍蛆好食其眼。”宋.吴淑《虫赋

  • 无巧不成书

    清.洪栋园《后南柯.招驸》:“东宫巧于捉弄,公主巧于动人,田生巧于委禽,宫女巧于假冒,所谓无巧不成书也。”“无巧不成书”,比喻事情多意外巧合,出乎意表之外。朱自清《“标准与尺度”.自序》:“书里分别的

  • 知天命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十五岁时就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三十岁而能自立为人,四十岁能

  • 江革忠孝

    《南史.江革传》:“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革幼而聪慧,早有才思,六岁就解属文。父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十六丧母,以孝闻。……上大宴,举酒劝革曰:‘卿那不畏延明害?’

  • 台中妙

    源见“一台二妙”。赞美才艺负有盛名之人。唐钱起《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笔精已许台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

  • 鹏翼图南

    同“鲲鹏图南”。柳亚子《陆郎曲赠子美》:“一朝鹏翼图南去,斥鷃樊篱笑岂知。”

  • 国君含垢

    含垢:忍受垢耻。 意谓一国之君,为了顾全大局,有时也不免含垢忍辱。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杨伯峻注:“含垢,杜注云:‘忍垢耻’。《老子》云:‘受

  • 溺儒冠

    《史记.郦食其传》:“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汉高祖不欢迎儒生,如果来客戴的是儒生帽子,汉高祖就把儒生帽子拿来,当尿盆用。后因用为轻视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