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行将就木

行将就木

年老将死。《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因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逃亡在外,在狄国娶了季隗( ㄨㄟˇ wěi 伟),生了两个孩子,住了十二年。又将逃亡到齐国,对季隗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就木:进入棺材。


偏正 将要进棺材了。形容年老离死亡已经不远。语本《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奔狄,娶季隗,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卧龙生《玉剑香车》上:“但你应知道,你我都已~,而大哥却正如旭日初升,我们既和他结交一场,便应襄助他。”△多指年老体弱者。→风烛残年 命在旦夕 风中之烛半截入土 ↔旭日东升 方富于年 来日方长


解释行将:即将、将要。就:接近、进入。木:棺材。比喻人临近死亡。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公元前656年,晋国公子重耳遭受谗言,受到父亲晋献公的猜忌。晋献公准备杀掉他,就派军队到蒲城来攻打他,蒲城人想要迎战,重耳不肯,说:“我仰仗着国君父亲的恩宠才享有自己的俸禄,也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护再反抗国君,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

因为重耳的母亲是北方少数民族,所以重耳带着少数亲信逃到了北方的狄人那里。狄人攻打咎如(春秋时赤狄部落名,隗(wěi)姓,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南),俘虏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女子叔隗、季隗,将她们送给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了伯鲦、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下了赵盾。

重耳在狄人那里呆了十二年,后来(公元前644年)他要到齐国去,就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没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恐怕就要进棺材了。你还是让我等你吧。”

八年后(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国君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当上了国君,即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于是狄人把季隗送回晋国,两人得以团聚。

近义风烛残年

例句

他自己也不懂得为什么她的心情是那么苍老凄凉,像是行将就木之人了。


【词语行将就木】  成语:行将就木汉语词典:行将就木

猜你喜欢

  • 葭思

    《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葭,音jiā,初生之芦苇。“蒹葭”为“蒹葭之思”的省语。旧时书信中常用此作为表示对人怀念的典故。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只有几封信

  • 耳闻不如目睹

    见〔耳闻不如目见〕。【词语耳闻不如目睹】  成语:耳闻不如目睹汉语大词典:耳闻不如目睹

  • 花奴鼓

    唐南卓《羯鼓录》:“上(玄宗)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诏出去!’谓内官曰:‘速诏花奴(汝南王李琎的小名。琎善击羯鼓)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清

  • 柳絮之诗

    源见“咏絮”。指女子所作的佳诗,形容女子富有文才。唐王维《汧阳郡太守王公夫人成氏墓志铭》:“同云降雪,常闻柳絮之诗;献岁改春,即赋椒花之颂。”

  • 乘白驹

    源见“白驹空谷”。喻贤人离去。亦喻脱身羁囚。唐李白《古风》之四五:“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

  • 徒成竖子名

    源见“广武叹”。谓枉使庸人得志。清彭桂《和楚人李子鹄》:“巢 由岂尚高人节,楚 汉徒成竖子名。”

  • 阿娇

    《史记.外戚世家》:“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汉武故事》云‘后名阿娇’,即长公主嫖女也。”汉景帝姊长公主嫖的女儿名叫阿娇,姓陈。武帝为

  • 坎劳

    《易.说卦》:“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后遂以“坎劳”指北方。清侯方域《定鼎说》:“云中右则浩于龙门,左则衍于碣石,面临洪河,背拱渤海,垣应紫微,极成艮位,介震

  • 如水之就下

    见〔民归之如水就下〕。

  • 高行割鼻

    《太平御览》卷四四一引汉.刘向《列女传》:“梁寡高行者,梁之寡妇,荣于色,敏于行,早寡不嫁。梁贵人争欲取之,不能得。梁王闻之,使相聘焉。高行曰:‘妾之夫不幸先犬马填沟壑,妾宜以身荐其棺椁,守养幼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