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裙屐少年

裙屐少年

北史.邢峦传》:“峦(字洪宾,少年好学,博览书史,有文才干略,官至殿中尚书)表曰:‘扬州、成都,相去万里,陆途既绝,唯资水路。水军西上,非周年不达。外无军援,一可图也。益州顷经刘季连反叛,邓元起围攻,仓库空竭,无复固守之意,二可图也。萧深藻(《北史》唐讳,改“渊”为“深”)是裙屐少年,未洽(合)政务,今之所任,并非宿将重名,皆是左右少年而已,三可图也。……’”

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贵游子弟的衣着。“裙屐少年”是对胸无大志,不谙政务、专尚衣饰的青少年的轻视之语。

聊斋志异.锦瑟》:“沂人王生,少孤,自为族。家清贫;然风标修洁,洒然裙屐少年也。”


偏正 裙,下裳。屐,木屐,即木做的鞋。只讲究外表修饰的华丽,而没有实干才能,不能担当重任的富贵子弟。《北史·邢峦传》:“萧深藻是~,未洽政务。”△贬义。多用来形容徒有其表的年轻人或纨袴子弟。


【词语裙屐少年】  成语:裙屐少年汉语词典:裙屐少年

猜你喜欢

  • 隔靴爬痒

    同“隔靴搔痒”。清 钱大昭《迩言》卷六:“《朱子语类》云: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见“隔靴搔痒”。清·钱大昭《迩言》卷6:“《朱子语类》云:……扬子

  • 伯姬建贞

    《谷梁传.襄公三十年》:“伯姬之舍生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妇人之义,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妇人以贞

  • 红叶

    源见“红叶题诗”。指男女间传情之物或传话之人。清龚自珍《小重山令》词:“碧玉寒门产丽华,误随红叶去,到天涯。”沈从文《三三》:“那管事的先生笑着说:‘少爷欢喜,要总爷做红叶,可以去说亲。’”【词语红叶

  • 万斛舟

    宋.路振《九国志》:“王审知闻徐寅名,辟居幕下,寅不乐,一旦拂衣去,曰:‘丈尺之水,前坡后堰,焉能容万斛之舟乎?’”徐寅以水浅地窄不能容纳万斛巨舟来比喻英雄无用武之地。后常以“万斛舟”形容才能无处发挥

  •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宁可吃饭不吃肉,不可居处不种竹。 古人认为种竹是美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语出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

  • 雪中送炭

    《宋史.太宗纪二》载: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这是“雪中送炭”的典事本源,后因用为比喻济人之急。宋.范

  • 鸿渐

    鸿:鸿雁,渐:渐进。原指鸿雁渐进,飞向高地。后以比喻仕途顺畅,仕宦高升。《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说:“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卜式、兒宽都是才华出众的奇才,但当初都因出身贫贱而被士俗所轻视,被埋没在

  • 孤鸾照影

    同“孤鸾照镜”。元宋褧《遗芳蔓》诗:“琼瑶台上魂是非,孤鸾照影心含悲。”

  • 天造地设

    赞美事物自然形成,而又合乎理想。宋代赵佶《艮岳记》:“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艮岳:北宋政和年间在汴京东北隅造的土山。并列 造,制造。设,设置。指自然生成又合乎理想。又指事物设置自然而

  •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儒林外史》十一回:“总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见“身在江海,心驰魏阙”。《儒林外史》11回:“总是老先生~,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词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