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视民如伤

视民如伤

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杜预注:“如伤,恐惊动。”意谓象伤病者那样禁受不起骚扰、惊动。形容爱惜百姓,对民众体恤爱护深切,唯恐对其有所惊扰。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五讲:“第二种长处是他们的道德很好,所谓仁民爱物,视民如伤,爱民若子。”


述补 看待人民如同受伤者而不加惊动。爱惜百姓。语出《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晋·潘岳《关中诗》:“明明天子,~。”△褒义。多用于指上级体恤下民。→视民如子 爱民如子 ↔视如寇仇 视民如仇。也作“视人如伤”、“视下如伤”。


【词语视民如伤】  成语:视民如伤汉语词典:视民如伤

猜你喜欢

  • 春日载阳

    春:指夏历三月。日:太阳。载:开始。阳:和暖。 形容早春气假由寒变暖。语出《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汉.张衡《东京赋》:“春日载阳,合射辟雍。”主谓 春天的天气开始暖和起来。汉·张

  • 夜未央

    参见:夜如何【词语夜未央】   汉语大词典:夜未央

  • 凤脑

    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时已将夜,王设长生之灯以自照,一名恒辉。又列璠膏之烛,遍于宫内。又有凤脑之灯。”后因以“凤脑”为油灯或灯油的美称。唐王勃《守岁序》:“鱼鳞布叶,烂五色而翻光;凤脑吐花,灿百

  • 傍观者清

    同“旁观者清”。《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说起来,下棋的最怕傍人观看。常言道:傍观者清,当局者迷。”【词语傍观者清】  成语:傍观者清汉语大词典:傍观者清

  • 学割

    源见“操刀伤锦”。指学问、经验或技艺尚未成熟的人。《北史.薛琡传》:“锦縠虽轻,不委之以学割;瑚琏任重,岂寄之以弱力?”【词语学割】   汉语大词典:学割

  • 怀璧其罪

    同“怀璧为罪”。清赵翼《古玉琀歌》:“地下长眠倘有知,怀璧其罪鬼应泣。”主谓 身藏美玉,因而获罪。比喻因有才能而遭到嫉妒、迫害。语出《左传·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

  • 蔡裔陨盗

    《晋书.殷浩传.附蔡裔》:“蔡裔者,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入室,裔拊床一呼,而盗俱陨,故浩委以军锋焉。”晋朝蔡裔,有勇气,声音洪亮,如同雷震。一次有两个偷儿钻进屋中,蔡裔拍床,大吼一声,两个小贼都

  • 火烧赤壁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 寸丝不挂

    赤身裸体。佛教徒用以比喻心无障碍、挂累,十分坦荡。《传灯录》卷八:南泉和尚问陆亘:“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主谓 原喻心中无所牵挂。后多指赤身裸体。语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8:“

  • 把薪助火

    比喻增加对方的力量或是助长事态的发展。《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刘备自从入川……其意甚是不善。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又有【泼油救火】。《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况其亲兄庞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