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共吺
《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吺于崇山。”
“吺”为古“兜”字。“共吺”指传说中的共工和欢兜。舜继位后诛杀了四凶之二的共,吺。后以“诛共吺”为锄掉奸恶之典。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
《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吺于崇山。”
“吺”为古“兜”字。“共吺”指传说中的共工和欢兜。舜继位后诛杀了四凶之二的共,吺。后以“诛共吺”为锄掉奸恶之典。
唐.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赫然下明诏,首罪诛共吺”。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九“声画押韵贵乎审”载:宋朝时候,杨万里有一次到湖南去主考漕试,他看到首名卷中答卷人把“盡”字写成了“尽”字,于是便除名不予录取了,并且说道:“明日揭榜,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个尺
同“老斫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包佶》:“佶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斫也。与刘长卿、窦叔向诸公皆莫逆之爱。”【词语老斫】 汉语大词典:老斫
同“秦王鞭石”。明陈基《游狼山寺》诗之一:“为访祖龙鞭石处,拇窠履迹定何如?”
同“屠龙技”。唐刘禹锡《何卜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词语屠龙之伎】 成语:屠龙之伎汉语大词典:屠龙之伎
同“跕鸢”。清黄遵宪《过安南西贡有感》诗:“仰看跕跕飞鸢堕,转忆乡人下泽车。”
意思是言行都应谨慎,使言语很少过失,行动很少后悔。《论语.为政》:“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词语言寡尤,行寡悔】 成语:言
源见“酒漉纱巾”。指陶渊明戴的头巾。泛指头巾。宋曾巩《游天章寺》诗:“最宜灵运登山屐,不负渊明漉酒巾。”
王侯将相本不是天生的,好男儿应当奋发自强,努力向上。 旧时鼓励人读书做官的常用语。语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自家姓朱名杰,见在充本府正名司吏,满街都叫我做朱外郎。”
三国 魏曹植《代刘勋妻王氏见出为诗》:“人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丁晏注:“乃为常饮此井,虽舍而去之千里,知不复饮矣,然犹以尝饮乎此而不忍唾也。”后因以比喻念旧不忘。唐杜甫《风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年四十二,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慙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碑铭是盖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