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貌言

貌言

貌:外表。此典指商鞅对赵良说:外表应酬话是虚浮的。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公孙氏,名鞅,卫国(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人,也称卫鞅。入秦说秦孝公。秦孝公六年(前356年),他任左庶长(秦爵位第十一等),实行变法。又升大良造(秦爵第十六等,相当于相)。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由雍(今陕西凤翔南)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进一步变法。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他因有功封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他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任秦相十年,变法触及一些上层人物的利益,皇亲国戚很多怨恨他。秦国隐士赵良去见商鞅,商鞅请对他治理秦国提出意见。赵良说:“一千张羊皮,抵不上一张狐狸腋毛皮;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抵不上一个正色直言的人。周武王因为左右多正色直言的臣下而兴盛,殷纣王因为群臣默不出声而灭亡。您如果不反对武王那样的态度,那我就整天跟您说直话而请不见怪,可以吗?”商鞅说:“古话有这样的说法,表面应酬的话是虚浮的,出自内心的话是真诚的,苦口危言是治病的药石,甜言蜜语是害人的病因。先生果真肯整天与我讲直话,就是我治病的药啊。我将拜先生为老师,先生又何必推辞呢!”后以此典指表面的话;不能兑现的话。

【出典】:

史记》卷68《商君列传》2234页:“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yè业,通“腋”,上肢和肩臂连接处。狐以腋部毛皮价值最高),千人之诺诺(随声附和)、不如一士之谔谔(èè恶恶,正色直言)。武王(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建立者)谔谔以昌,殷纣墨墨(同“默默”)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师事)子(古代对男子尊称),子又何辞焉!’”

【例句】: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王嶷传》:“嶷谓上曰:‘古来言愿陛下寿偕南山,或称万岁,此殆近貌言。如臣所怀,实愿陛下极寿百年亦足矣。’”


【词语貌言】   汉语词典:貌言

猜你喜欢

  • 王门操瑟

    源见“抱瑟不吹竽”。比喻有才能而求赏识。清毛奇龄《答赠万州学正何君见赠原韵》:“帝阙上书原有意,王门操瑟岂难工。”

  • 言游弦歌

    源见“武城弦”。称扬地方官吏治政有方。子游,名言偃,故也称言游。元揭傒斯《送刘旌德》诗:“宓氏弹鸣琴,言游亦弦歌。”

  •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揣:测度,估量。本:根本,根基末:末梢,末端。 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而只比较其顶端。 意谓事物如不放在同一起点上去竞争,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语出《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

  • 玉楼赴召

    玉楼:指神仙的住处。在昆仑山的一角,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唐代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下榻叩头,言阿

  • 杜宇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唐李商隐《井络》诗:“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蜀主是真龙?”【词语杜宇】   汉语大词典:杜宇

  • 杞人之忧

    同“杞人忧天”。清钱谦益《上高阳师相书》:“以谦益之将隐也,杞人之忧,不敢以告人,而效其一二于师门,并以为别。”见“杞人忧天”。《孽海花》27回:“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些~。”【词语杞人之忧】  

  • 青山白云人

    《旧唐书.傅奕传》:“又尝醉卧,蹶然起曰:‘吾其死矣!’因自为墓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因酒醉死,呜呼哀哉!’其纵达皆此类。”后遂以“青山白云人”指放浪形骸的旷达之士。《聊斋志异.黄英》:“异史氏

  • 管城公

    同“管城子”。宋黄庭坚《戏咏猩猩毛笔》:“政以多知巧言语,失身来作管城公。”【词语管城公】   汉语大词典:管城公

  • 悲玉石

    同“悲玉璞”。唐罗隐《送章碣赴举》诗:“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按,罗隐应进士试落第。

  • 文成绣虎

    源见“绣虎”。形容文彩华美。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兰薰桂馥人堪羡,文成绣虎,谭擅雕龙,更鸿都学冠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