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

指扁鹊看病能把垂危病人医治复活。后以此典比喻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或比喻能挽回败局的高超本领。扁鹊,姓秦,名越人,渤海郡鄚(mào帽,今河北任丘北)人。学医于长桑君。扁鹊精于各种医学,反对当时以巫术治病。他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尤长于诊脉和针灸,曾行医各国,名闻天下。因他医术独冠当代,所以后世名医,皆美称“扁鹊”。有一次,扁鹊路过虢(guó国,今山西平陆县)国,他听说虢国太子突然患病死了,特地去看看,他仔细观察了太子之后说:“太子的病是‘昏迷假死症’,名叫‘尸蹙(jué决)’。”是可以医治的。于是扁鹊用针灸疗法,使太子苏醒过来,然后给他服汤药。经过调治,不久就康复了。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生,扁鹊说:“我不能起死回生,这是太子本人有活的生机,所以我才能医治他恢复起来。”此典又作“回生起死”。

【出典】:

史记》卷105《扁鹊仓公列传》2790、2792页:“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蹷(昏迷假死,体态如死尸)者也。’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例句】: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此人才欺管乐,智压孙吴,论医起死回生,论卜知凶定吉。” 明·刘基《郁离子·九难》:“灵药千名,神农所尝,起死回生,旋阴斡阳。” 明·汤显祖《紫钗记·本传开宗》:“故友崔韦,赏花讥讽,才觉风闻事两非;黄衣客回生起死,钗玉永重晖。”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1:“忽有人传说本县有个小儿科姓徐,有起死回生手段。”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即将此草给令甥女服了,自能起死回生。” 鲁迅《朝华夕拾·父亲的病》:“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匾额。” 朱自清《文第十三》:“桐城文的病在弱在窄,他却能以深博的学问、弘通的见识,雄直的气势,使它起死回生。”


兼语 把将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老舍《四世同堂》(补篇):“胜利是战争的结束,然而却无法~,也无法使濒于死亡的人不死。”△褒义。多用于表示医疗技术方面。→妙手回春。也作“回生起死”。


【词语起死回生】  成语:起死回生汉语词典:起死回生

猜你喜欢

  • 会盟

    《左传.昭公三年》:“令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后以“会盟”称诸侯结盟。汉贾谊《过秦论》:“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词语会盟】   汉语大词典:会盟

  • 鹿帻委地

    《新唐书.隐逸传.朱桃椎》:“朱桃椎,益州成都人,澹泊绝俗,被裘曳索,人莫能测其为。长吏窦轨见之,遗以衣服、鹿帻、麂靴,逼属乡正。(朱)委之地,不肯服。更结庐山中,夏则羸(音luǒ,赤身露体),冬缉木

  • 先小人,后君子

    商场中习用之熟语。表示先把计较利害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语出《西游记》八四回:“如今先小人,后君子,先把房钱讲定,后好算帐。”《醒世姻缘传》四九回:“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

  • 阿婆三五

    源见“东涂西抹”。指自己少年得意的时光。宋张孝祥《浣溪沙.再用韵》词:“细捻丝梢龙尾北,缓携纶旨凤池东。阿婆三五笑春风。”

  • 杜韦娘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唐代诗人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司空李绅慕禹锡名,邀饮,命歌妓侑酒。禹锡乃于酒席上赋此诗。杜韦娘本为唐代歌妓,

  • 一官鸡肋

    源见“食鸡肋”。形容对为官兴趣的淡薄。清徐乾学《请告得旨留别诸公》诗:“一官鸡肋中情淡,万卷牛腰远道难。”

  • 鞭秦石

    同“鞭石”。金李俊民《河桥成》诗:“不假鞭秦石,何劳立蜀犀?”

  • 戴笠乘车

    同“乘车戴笠”。清许宝善《集贤宾.友砚斋》套曲:“莽天涯似星云散,问何时更戴笠乘车?”并列 比喻对朋友始终如一,不因地位改变而改变。语本晋·周处《风土记》:“越俗性率朴,初与人交,封土为坛,祭以犬鸡,

  • 是何鸡狗

    源见“董龙鸡狗”。谓指斥奸佞贼子。清黄遵宪《度辽将军歌》:“幺麽鼠子乃敢尔,是何鸡狗何虫豸。”

  • 晋武焚裘

    《晋书.武帝纪》:“(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有一个叫程据的人献给晋武帝一领“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装异服,便在殿前当众焚毁。后因用为帝王崇尚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