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越吟楚声

越吟楚声

史记.张仪列传》附《陈轸传》:“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封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爵位名。战国时楚国设置的最高爵位,以上朝面君握执珪玉而得名),有倾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地位低下)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楚王侍从)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陈轸自称)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游说客陈轸原与张仪俱事秦惠王,因争贵宠,张仪后为秦相,陈轸便逃到楚国。一次他以楚使身份去会见秦惠王。当惠王问他是否思念秦国时,他为了讨好秦惠王,便讲述了越人庄舄的故事,以表明自己思秦之衷。

后以“越吟”喻指思国怀乡的歌曲、诗章、言辞或吟咏。

王粲《登楼赋》:“钟仪幽而楚奏(见本书“楚囚南冠”条),庄舄显而越吟。”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翫月忆山阴崔少府》诗:“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鲁迅《无题》诗:“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


猜你喜欢

  • 原宪圭窦

    源见“原宪贫”。指贫士的门户。圭窦,形状如圭的墙洞。借指微贱之家的门户。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谢原宪之圭窦,衣买臣之锦衣。”

  • 书城与邺架

    《北史.李谧传》:“(谧)每曰:‘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二:“宋政和(宋徽宗年号,公元一一一一——一一一八)时,都下李德茂环

  • 四壁牙签

    源见“邺侯书”。形容藏书丰富。清秋瑾《题潇湘馆集》诗:“四壁牙签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玙。”

  • 悲贾鵩

    源见“贾生赋鵩”。指恶耗或哀人之死。元戴良《哭汪遁斋二十韵》;“遗音悲贾鵩,绝笔叹姬麟。”

  • 不舞之鹤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为名不副实的典故。《聊斋志异.折狱》:“〔费祎祉〕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

  • 熊罴渭水占

    同“熊罴兆”。宋王安石《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楫商岩梦,熊罴渭水占。治装行入觐,金鼎重调盐。”

  • 金闺籍

    《文选》卷三十南朝齐.谢玄晖(眺)《始出尚书省》:“惟昔逢休明,十载朝云陛。既通金闺籍,复酌琼筵醴。”唐.李善注:“金闺,即金门也。《解嘲》曰:‘历金门,上玉堂。’应劭《汉书注》曰:‘籍者,为二尺竹牒

  • 弹铗长歌

    同“弹铗悲歌”。明周履靖《锦笺记.联姻》:“弹铗长歌怀鲂鲤,姻连仰赖邢姨。”

  • 望尘之友

    源见“望尘而拜”。指趋炎附势的小人之交。宋苏轼《题右军斫绘图》:“兰亭之会或以比之金谷,而以逸少比季伦,逸少闻之甚喜。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尚不堪作奴,而以自比,决是晋 宋间

  • 书簏

    南朝梁.沈约《俗说》:“刘柳为仆射(官名,魏、晋以后其职责相当于宰相),傅迪为左丞(官名,东汉尚书有左右丞,以分司尚书省之事)。傅大读书而不解其义。……刘道傅云:‘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