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荀子认为,战争是实现仁义的手段。他说,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桀,文王伐崇,武王伐纣,上述四帝、两王都是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因而,附近的人因其推行善政而服从其领导,
源见“夸父逐日”。泛指树林。景耀月《述怀》诗之一:“力士驱日月,迟此邓林杖。”
见“眼中疔,肉中刺”。
《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郑玄注:“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后因以“诵弦”指诵读诗歌。宋范成大《范村午坐》诗:
源见“楚材晋用”。楚地的人才。亦泛指南方的人才。唐骆宾王《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词语楚材】 汉语大词典:楚材
同“八咏诗”。唐崔峒《虔州见郑表新诗因以寄赠》诗:“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咏自同时。”明王世贞《答赠张参政钦伯》诗:“萧洒八咏成,悠然片鸿度。”【词语八咏】 汉语大词典:八咏
源见“扬州梦”。指往日与情人的风流情事。宋 万俟绍之《江神子.赠妓寄梦窗》词:“十年心事上眉端。梦惊残,琐窗寒。”
形容画得神似。宋代邓椿《画继》:“宋问丘秀才长干画水,自成一家。尝画五岳观壁,凡作水,先画浪头,然后画水纹,惊涛汹涌,势欲掀壁。”
源见“乘鸾”。借指美女,情女。清严元照《醉太平》词:“秦台凤箫,章台细腰,春山低黛谁描,任抛残翠翘。”
源见“青衿”。借指学子,士子。宋俞文豹《吹剑四录》:“置我佩衿于城阙,虽区处之未遑,藉卿弹压于京师,实观瞻之攸系。”【词语佩衿】 汉语大词典:佩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