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王脩龄(名胡之)尝在东山甚贫乏。陶胡奴(陶范)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直答语:‘王脩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晋王胡之住在东山,家境很贫穷。一次,陶范
源见“狗尾续貂”。喻滥封的官吏。清 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嗟满座狗续金貂,则索要清海宇谁把狼烟扫?”主谓 比喻封建朝廷滥封的官吏。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嗟满座~,则索要清海宇谁把狼烟扫
源见“王粲登楼”。王粲怀乡思归之作。唐刘沧《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词语登楼赋】 汉语大词典:登楼赋
源见“玉石俱焚”。借指战乱烽火。《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偏正 昆冈,产玉之山。比喻美好的事物被破坏了。语本《尚书·胤征》:“火
源见“梅妻鹤子”。喻指隐逸之士。清 刘履芬《摸鱼子.寄谭仲修孝廉》词:“湖堤畔,冷落垂杨几树,孤山梅鹤哀诉。”
同“尾生抱柱”。清袁于令《西楼记.虚讣》:“要同尾生桥边待,抱恨红泉堪痛哉!”
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由主试者事先拟试题,写在简策上,分为甲乙两科,列置案上。应试者随意选取,当场据题作答。主试者按题目难易和所答内容而定优劣。后以此为典,泛指考试。【出典】:《汉书》卷78《萧望之传
《书.仲虺之诰》:“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孔传:“继禹之功,统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后用以称中国九州之地。唐王维《兵部起请露布文》:“亿兆广尧封之时,郡县加禹服之外,而犬戎小丑,蜗角偷安,动摇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杜预注:“葑菲之菜,上善下恶,食之者不以其恶而弃其善,言可取其善节。”后因以“节取”指择善而取。明唐顺之《与陈苏山职方书》:
源见“焦尾琴”。喻遭毁弃的良材。宋孙觌《宜黄尉李集义遣戈问安否小诗为谢》:“啧啧爨下桐,嗷嗷辙中鳞。?以朱丝绳,放之碧海津。”【词语爨下桐】 汉语大词典:爨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