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金马碧鸡

金马碧鸡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汉宣帝时,有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这种神灵宝物,可以到那里去祈祷祭祀求得。于是宣帝派谏大夫王褒为使者,手持符节到益州(在今四川省)去祈祷谋求,但王褒在途中病死,金马碧鸡也没有求到。今云南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相传是汉朝时祭祀金马碧鸡神的地方。后以此典咏四川、云南一带风物,亦作歌功颂德之辞。

【出典】:

汉书》卷25下《郊祀志下》1250页:“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jiào教,古代祈祷神灵的祭礼)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如淳注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另见《汉书》卷64下《王褒传》(第2830页):“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褒于道病死。”

【例句】:

北朝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金马聘光,王褒行而不反(同“返”)。” 唐·杜甫《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赴任青城》:“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唐·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明·李梦阳《得何子过湖南消息》:“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 明·杨慎《青玉案·饯昆明邝尹》:“金马碧鸡遗爱处,卧辙攀辕。” 清·汪婉《代表洪太傅七十序》:“自是之后,禁旅可班,军屯可复,金马碧鸡可致。”


并列 传说中表示祥瑞的神名。表示吉祥瑞庆。《汉书·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议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常用于颂扬功德的辞言。也作“碧鸡金马”。


【典源】《汉书·王褒传》:“后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可祭祀致也,宣帝使褒往祀焉。”《汉书·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注:如淳曰:“金形似马,碧形似鸡。”

【今译】 汉宣帝时,有方士说益州有金马、碧鸡之宝,并且已成神物,可以祭祀来求得。于是宣帝派王褒为使去益州祀求。

【释义】 后以此典咏四川、云南一带风物。

【典形】 碧鸡、碧鸡白马、碧鸡使、祠鸡、祠神马、金马碧鸡、金马骋光、王褒祀碧鸡、碧鸡才、颂碧鸡。

【示例】

〔碧鸡〕 唐·刘禹锡《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碧鸡白马〕 唐·刘禹锡《重送浙西李相公》:“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碧鸡使〕 唐·杜甫《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赴任青城》:“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祠鸡〕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逆贼露布》:“城接祠鸡,竟无希于改旦; 山多神鹿,终未息于择音。”

〔祠神马〕 宋·杨亿《成都》:“漫传西汉祠神马,已见南阳起卧龙。”

〔金马碧鸡〕 明·杨慎《青玉案·饯昆明邝尹》:“金马碧鸡遗爱处,卧辙攀辕,留綦解佩,望望仙尘去。”

〔金马骋光〕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而飞鸢堕水,马援去而无归; 金马骋光,王褒行而不反。”

〔王褒祀碧鸡〕明·李梦阳《得何子过湖南消息》:“马援留铜柱,王褒祀碧鸡。”


【词语金马碧鸡】  成语:金马碧鸡汉语词典:金马碧鸡

猜你喜欢

  • 乞巧穿针

    源见“乞巧”。指妇女佳节乐事。元乔吉《金钱记》二折:“秋乞巧穿针会玉仙,冬赏雪观梅到玳筵。”【词语乞巧穿针】  成语:乞巧穿针

  • 风尘表物

    《晋书.王戎传》:“王衍神姿高彻,如琼林玉树,自然是风尘表物。”《世说新语.赏誉上》:“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王戎赞扬王衍出类拔萃,后遂以“风尘表物”或“风尘外物”作

  • 詹詹炎炎

    《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后以“詹詹炎炎”形容喋喋不休之状。朱执信《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然方言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则不得不

  • 庭中犊鼻

    源见“未能免俗”。形容清贫。唐李颀《别梁锽》诗:“庭中犊鼻昔尝挂,怀里琅玕今在无?”

  • 初平起石

    同“初平叱石”。唐李瀚《蒙求》:“初平起石,左慈掷杯。”

  • 鸱争腐鼠

    源见“鸱得腐鼠”。喻庸人俗辈争夺凡俗的权势利禄。宋司马光《潜虚.得》:“鸱争腐鼠,鵷雏弗顾。”

  • 破的

    谓击中目标,切中要旨。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胜概争先到,篇章竞出奇。输赢论破的, 点窜肯容丝。 ” ●《晋书·谢尚传》: “时安西将军庚翼镇武昌,尚数谐翼咨谋国事。尝与翼共射,翼曰:

  • 玉笛山阳

    源见“山阳笛”。表示感旧伤逝之情。清袁枚《题沈凡民兰亭卷子》诗之一:“酒杯白社秋来忆,玉笛山阳雨后听。”

  • 声名播斗南

    源见“北斗以南一人”。形容名满天下。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二折:“你道是飞虎将声名播斗南;那厮能淫欲,会贪婪,诚何以堪!”

  • 前鱼

    源见“龙阳泣鱼”。谓失宠或被遗弃者。唐郑锡《玉阶怨》诗:“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九章:“斯密氏之学说,披靡西土者已百余年,今且为前鱼矣。”【词语前鱼】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