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铜山铁壁

铜山铁壁

此典为南宋李伯玉坚毅不阿事。李伯玉,字纯甫,号斛峰。宋饶州余干(今属江西)人。初名诚,因犯理宗潜讳改名。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第二,授观察推官、太学正兼庄文府教授、太学博士。召试馆职,累迁太府少卿、秘书少监、起居郎、工部侍郎。度宗即位,兼侍讲,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他立朝刚毅,贾似道召集百官议事时,曾忽然大声说:“你们若不是我的提拔哪会有今天?”众人都沉默不敢吭声。只有李伯玉回答说:“伯玉殿试第二,没有你的提拔,也会有今天。”贾似道听后面带怒色。遂将他降为隆兴府知府。当时有人对李伯玉评价道,其气节坚毅,犹如铜山铁壁一样难以摧毁;看他立朝的风度和气节,此言不虚。

【出典】:

宋史》卷424《李伯玉传》12666一12667页:“伯玉尝请罢童子科,以为非所以成人材,厚风俗。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

【例句】:

元·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第二折:“一撞一冲,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便有那铜山铁壁都没用。” 清·吾庐孺《京华慷慨竹枝词·片马》:“铜山铁壁动雄关,电信筹边日往还。”


并列 比喻极为坚固的物体。也比喻坚强可靠的人。语出《宋史·李伯玉传》:“赵汝腾尝荐八士,各有品目,于伯玉曰:‘铜山铁壁。’立朝风节,大较似之。”元·尚仲贤《柳毅传书》2折:“两条龙身躯纵,……则教你心如铁石也怕恐,便有那~都没用。”△褒义。多用以形容坚固的防御工事或团结、坚强的群体。→金城汤池 ↔朽木粪墙


【词语铜山铁壁】  成语:铜山铁壁汉语词典:铜山铁壁

猜你喜欢

  • 刘蕡下第

    《新唐书.刘蕡传》载,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举贤良方正,对策于朝廷。刘蕡策对,极诋宦官。考官冯宿等虽然叹服其文章才学,因畏惧宦官的权势,而不敢录取。“河南府参军事李邰(注:或作郃,误)曰:‘

  • 天人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自颖川邯郸淳”晋.裴松之注引《魏略》曰:“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坐……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诔及当

  • 鸣玉宴

    《国语.楚语下》:“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三国吴.韦昭注:“鸣玉,鸣其佩玉以相礼也。”春秋时晋定公设宴招待楚国大夫,赵简子鸣佩玉以为礼。后以“鸣玉宴”作为描写宴饮的典故。唐.李贺《

  • 喜折屐

    《晋书.谢安传》载:淝水之战,东晋宰相谢安派侄子谢玄等率兵迎敌。“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以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

  • 侨札之分

    《左传.襄公二九年》:“(吴公子札)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紵衣焉。”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后因以此比喻朋友之交的典故。《三国

  • 一木撑天

    唐缺名《十二真君传.许真君》:“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真君弱冠,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法要。乡举孝廉,拜蜀旌阳令,寻以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因与吴君同游江左。会王敦作乱,二君乃假为符竹,求

  • 口诛笔伐

    用言语或文字指斥敌对者,或谴责坏人坏事。明代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求贪,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并列 诛,责罚。伐,声讨。用言论和文字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声讨

  • 一钱太守

    比喻为官清廉。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县)人,东汉宗室。东汉后期先后任山东、江西、浙江地方官。所至除苛税,禁查非法,地方大治。离会稽太守任时,百姓依恋不舍,其中五六位老人还各持一百文钱与刘宠以

  •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膏油:借指灯烛。晷( ㄍㄨㄟˇ guǐ ):日影。恒:经常。兀( ㄨˋ wù )兀:劳苦。穷年:终年。 意谓夜以继日,终年勤奋读书。语出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

  • 叔子残碑

    源见“堕泪碑”。即羊祜碑。宋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词:“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际。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