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奁换
《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纪》:“明帝性孝爱,……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
东汉明帝忠孝爱人,在祭太后时看到亡母遗物,睹物思人,令下人更换祭品和妆具,以致哀思。后以此典喻指祭祀哀挽之情。
唐.杜甫《往在》:“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纪》:“明帝性孝爱,……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
东汉明帝忠孝爱人,在祭太后时看到亡母遗物,睹物思人,令下人更换祭品和妆具,以致哀思。后以此典喻指祭祀哀挽之情。
唐.杜甫《往在》:“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源见“家鸡野雉”。喻贱近贵远,喜爱他人的书法技艺。宋陈师道《送孝忠》诗之一:“未须怜野鹜,家法付宣城。”
源见“虚舟”。形容胸襟旷达。元揭傒斯《赵照磨虚舟》诗:“宁求触无怒,政用载能浮。”
有:通“又”。壬:大。林:众多。 又大又多。 形容场面盛大隆重。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百礼既至,有壬有林。”宋.李攸《宋朝事实》卷四:“庆历四年南郊,御札敕内外文武百僚等:‘又念乃文乃武,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玉格》:“有罗酆山,在北方癸地,周回三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洞天六宫,周一万里,高二千六百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人死皆至其中。”本谓罗酆山洞天六宫为鬼神治事之所,后用以附会酆都县,
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载周代“有逃债之台”,唐颜师古注引汉服虔语:“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战国时,周赧王负债甚多,无法归还,被债主逼迫得躲在台上,不敢
源见“借寇恂”。指百姓挽留良吏的情思。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攀车卧辙之恋,争涂忘远;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
同“管仲与鲍叔”。晋傅玄《何当行》:“管 鲍不出世,结交安可为?”《儿女英雄传》二七回:“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 邢,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 鲍。”【词语管鲍】 汉语大词
《文选》卷四十五晋.陶渊明《归去来辞》唐.李善注引东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迳,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挫廉逃名不出。”东汉名士蒋诩,曾在院中竹下开三径,终日闭门不出,惟有老朋友羊仲、求
源见“洛阳耆英会”。指年高德劭的人。宋刘克庄《汉宫春.丞相生日乙丑》词:“洛英蜀客,老成人,几半朝庭。”【词语洛英】 汉语大词典:洛英
源见“王尊叱驭”。形容山路的曲折艰险。唐孔德绍《送蔡君知入蜀》诗之二:“灵关 九折险,蜀道二星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