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

形容来者之多,就象集市一样。战国时期,齐威王的一个臣子邹忌身体修长健美。有一天,他穿上华丽的朝服对镜自照,问他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他的妻子回答道,您最漂亮,徐公长得怎能比得上您呢。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话,还是不相信。又问自己的爱妾和前来访问的客人,他们也都众口一词地说邹忌美于徐公。有一天,徐公到邹忌家,他仔细地看了看,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越照越觉得自己和徐公差得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仔细想,才悟出其中道理。自己的妻子认为他美于徐公,是因为她爱自己。妾和客人认为他美于徐公,则分别是怕自己和有求于自己。于是他在入朝时和齐威王说了这些感受。他说,现在齐国幅员千里,后宫妃嫔,都十分爱齐王;朝廷百官,都害怕齐王;四境之内,也都有求于齐王。由此看来,齐王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政策失误的地方一定多得很。齐威王听了,觉得极有道理。下令国中官吏士民,有敢当面批评齐王的,给予最高奖赏;上书批评齐王的,给予中赏;在集市上批评齐王而使齐王知道的,给予下赏。此道命令颁布之初,臣下纷纷前来进谏,以至朝堂之上如同集市一样拥挤。数月之后,还断断续续有人来。一年以后,人们虽然想批评,但是却不知批评什么。齐国大治,诸侯也纷纷前来朝见齐威王。

【出典】:

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例句】:

唐·元稹《连昌宫词》:“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清·壮者《扫帚迷》18回:“即就常熟与我邑计之,女巫各有百余人,声价最高、门庭若市者,如……”


主谓 庭,庭院。市,集市。门前和庭院里好像集市一样。形容来往进出的人很多,非常热闹。王蒙《相见时难》:“于是乎~,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老邻居,近亲远亲旁亲,川流不息。”△褒义。用于描写人很多。→车水马龙 车马盈门 户限为穿 ↔门可罗雀 门庭冷落。 也作“门庭如市”。


解释门前像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一天,邹忌分别问他的妻子和小妾,他和齐国美男子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妻子和小妾都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又向客人询问这个问题,得到了相同的回答。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看他,觉得自己不如他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偏爱我;小妾说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说我漂亮,是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小妾害怕我,客人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国土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嫔、侍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廷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之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已经很深了!”

齐威王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发布命令:“大小官吏以及全国的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能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还不时有人偶尔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齐国朝见。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例句

当别人因失意而孤独的时候,你去成为他的朋友,他往往会心存感激;当别人因得意而门庭若市时,你想去成为他的座上之宾,常常会遭到轻视


【词语门庭若市】  成语:门庭若市汉语词典:门庭若市

猜你喜欢

  • 兵谏而自刖

    参见:鬻拳爱君

  • 被山带河

    为山河环绕,谓地势重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地,被( ㄆㄧ pī 披)山带河以为国,四塞之国也。”并列 被,散开。指山势起伏,黄河如带。河,古代专指黄河。形容地势险要。语出《战国策·楚策一》

  • 不脂户

    比喻说话少的人。《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高诱注:“言其不多鸣,故不脂之喻无声也。一说,不脂之户难开闭,亦喻人少言语也。”【词语不脂户】   汉语大词典

  • 子陵隐

    源见“羊裘钓”。指隐居垂钓的生活。唐刘长卿《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诗:“且习子陵隐,能忘生事忧。”

  •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同“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新五代史.丁会传》:“罕之料吾不敢渡九鼎,以吾兵少而来远,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者,兵家之胜策也。”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新五代史·杂传六·丁会》:“~

  • 璧人车

    源见“看杀卫玠”。指美人之车。唐 徐皓《晦日宴高氏林亭》诗:“门多金埒骑,路引璧人车。”

  • 食一箪

    源见“箪瓢陋巷”。形容生活清贫。明姚夔《荆州寄沔阳林学正先生》诗之六:“寥寥垣西食一箪,可怜兄嫂共相看。”

  • 音书凭过雁

    源见“雁足书”。谓凭借信使传送音讯。宋李清照《蝶恋花》词之一:“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 知祢

    源见“荐鹗”。喻指识人才。唐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人。”

  • 行远升高

    《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因以“行远升高”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宋朱熹《〈中庸章句〉序》:“虽于道统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