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阎罗包老

阎罗包老

包拯由于刚正无私,得到的美称。阎罗,传说是主管地狱的神,即“阎罗王”、“阎王”。旧时比喻刚直、不畏权势的官吏。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仁宗时进士。登上仕途后,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以御契丹。奉使契丹还,历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使。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徙知瀛州、扬州等州府。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为枢密副使。包拯为政刚毅,铁面无私,善体恤民情,执法如山。原来的制度规定,告状人须经官吏陈诉,不能直接到堂前申辩,官吏因得从中作弊,欺侮良善。包拯下令敞开官衙大门,使他们亲自到堂前申辩,衙门官吏再不能欺侮他们。当时,一些有权势的太监、贵族在京城建造花园亭榭,侵占惠民河河道,致使河道堵塞不通。恰逢京师发大水,包拯借机将这些建筑全部毁掉。有的手持地契说明某人私增地亩,包拯一一查明,弹劾上奏。包拯性情耿直,嫉恶如仇,从不以虚伪的言词附会、讨好人,也不徇情枉法,对原来亲朋故旧的请托,一概予以拒绝。虽为官,衣物饮食犹如平民一样。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还要求子孙后代不能当贪官污吏。为此,他特地立下“家训”,说:“后世子孙为官有贪赃枉法的,不能回家,死后不能葬入祖坟。不按我的话做,就不是我的子孙。”由于包拯刚正无私,京城的老百姓作歌谣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就是说,只有阎罗王和包拯不能用贿赂、请托打通关节。后人常以此指称那些清正的官吏。

【出典】:

宋史》卷316《包拯传》10317-10318页:“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例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商三官》:“天将为汝兄弟专生一阎罗包老耶?”


偏正 原指宋代包拯。后亦泛指刚正无私的官员。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0:“(包拯)为人刚严,不可干以私,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吏民畏服,远近称之。”明·韦国祯《涌幢小品·墓盗》:“有刚介声,历宦称~云。”△褒义。用于指好官。→刚正不阿 ↔阿谀取容


【词语阎罗包老】  成语:阎罗包老汉语词典:阎罗包老

猜你喜欢

  • 庾园

    北周庾信《小园赋》:“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后世遂有“庾园”之称。亦用以借称故园。唐许浑《怀旧居》诗:“藤蔓覆梨张谷暗,

  • 百金之士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百金之士五万人。”裴骃《集解》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能破敌擒将为国立功的人是勇士,因以“百金之士”比喻勇士。偏正 ①有才干有作为的人。《史记·冯唐传》:“~十

  • 呼癸

    同“呼庚癸”。明张煌言《人日立春客湄岛》诗之二:“鼓鼙往岁闻呼癸,斗柄今年说指寅。”【词语呼癸】   汉语大词典:呼癸

  • 越王轼蛙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载:越王勾践将伐吴,出,见怒蛙,勾践俯凭车轼为敬。从者问故,勾践曰:“吾意者,今蛙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军士听之,“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越王轼蛙”为

  •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汉书.刑法志》:“至于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颜师古注引服

  • 深堑投鞭

    源见“投鞭断流”。形容兵马强盛,势不可挡。清归庄《读郑所南心史已成》诗:“深堑投鞭竟飞渡,高峰立马又摧枯。”

  • 舍本从末

    同“舍本逐末”。《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见“舍本逐末”。《醒世恒言》卷39:“又有一等人,自

  • 集腋成裘

    《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钱熙祚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后因以“集腋成裘”比喻积少成多。《儿女英雄传》三回:“如今

  • 惊起梁尘

    同“歌落梁尘”。宋 赵福元《鹧鸪天.赠歌妓》词:“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述宾 形容歌声清丽,美妙感人。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忔憎声里金珠迸,~落舞帘。”△褒义。一般用作称赞歌声高

  • 乘槎犯斗

    同“乘槎河汉”。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