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雍门刎首

雍门刎首

刘向说苑.立节》载:军进齐境,雍门子狄闻之,刎颈而死。军得知,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社稷不血食。”遂引军而退。齐王葬雍门以上卿礼。后以“雍门刎首”为忠君的典实。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


主谓 相传战国时越军至齐境,烈士雍门子狄闻之,刎颈而死。越军知之,曰:“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拟使越社稷不血食。”遂引军而退。齐王以上卿之礼葬雍门。事见汉·刘向《说苑·立节》。后用为忠君的典实。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车右伏剑于鸣毂,~于齐境。”△褒义。用于说明忠君爱国。 →断头将军 ↔卖国求荣 卖主求荣


【典源】 《说苑·立节》:“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齐王曰:‘鼓铎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雍门子狄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于囿,左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王曰:“左毂鸣者,工师之罪也。子何事之有焉?”车右曰:“臣不见工师之乘,而见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知有之乎?’齐王曰:‘有之。’雍门子狄曰:‘今越甲至,其鸣吾君也,岂左毂之下哉?车右可以死左毂,而臣独不可以死越甲也?’遂刎颈而死。是日,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

【今译】 越国军队攻至齐境,齐臣雍门子狄请求自尽。齐王说:“战鼓之声未闻,两军还未交战,你为什么请死呢,这是人臣的礼节吗?”雍门子狄说:“我听说,以前大王去打猎,车左轮响起来了,车右请死,大王问他:‘你为什么要死?’车右答:‘因为轮子冲您响了。’大王说:‘左轮子响,是工匠的过失。有你什么责任呢?’车右答:‘现在坐车的不是工匠,而是您坐车时轮子响了。’于是自刎而死。有这回事吧?”齐王说:“有的。”雍门子狄说:“现在越军进犯,他们的冒犯大王,岂在左轮响之下?车右可以因为左轮响而死,我为什么不可以因越军进犯而死?”终于刎颈而死。当天,越国军队后退七十里。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报国; 或指死于国事。

【典形】 车右死鸣君、鸣毂、雍门刎首、越甲鸣吾君。

【示例】

〔车右死鸣君〕 清·王士禛《陈真亭金宪殉节诗》:“真见司农生击贼,还同车右死鸣君。”

〔鸣毂〕唐·王维《为崔常侍祭姜将军文》:“四方有事,誓死鸣毂。前有血刃,后有飞镞。”

〔雍门刎首〕 三国·曹植《求自试表》:“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

〔越甲鸣吾君〕 唐·王维《老将行》:“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词语雍门刎首】  成语:雍门刎首汉语词典:雍门刎首

猜你喜欢

  • 二十四番花信风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江南自初春至初夏,五日一番风候,谓之花信风。梅花风最先,楝花风最后,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明.王逵《蠡海集.气候》:“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

  • 渡杯

    梁.慧皎《高僧传》卷十《杯渡传》:“杯渡(晋宋间人)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为号。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而将去。家主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

  • 干卿底事

    见“干卿何事”。【词语干卿底事】  成语:干卿底事汉语大词典:干卿底事

  • 一钱程尉

    源见“灌夫骂坐”。贬称粗鲁武夫。清彭孙遹《长歌》词:“万卷诗书何所用,不抵一钱程尉。”

  • 素王之业

    指孔子作《春秋》的事业。汉代王充《论衡.定贤》:“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于《春秋》。”意思是说孔子著书,是代王者立法;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所以叫“素王”。【词语素王之业】  成语:素王之业汉语大

  • 雷轰碑字残

    同“雷轰荐福碑”。明周履靖《锦笺记.昼锦》:“本待个风便归程趱,倒讨得个雷轰碑字残。”【词语雷轰碑字残】   汉语大词典:雷轰碑字残

  • 粉身灰骨

    见“粉身碎骨”。《唐人小说·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不能酬谢。”【词语粉身灰骨】  成语:粉身灰骨汉语大词典:粉身灰骨

  • 庾郎菜

    源见“庾郎鲑菜”。指韭菜。形容寒士生活清贫。宋陈与义《再用迹字韵成一首》:“那知庾郎菜,地瘦饱金玉。”

  • 绸被放衙

    谓出身低残的人经过努力也可以作官。宋代张师正《倦游录》载:文彦博在榆次时见衙门一新鼓,遂题诗于上云:“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它。如今幸有黄绸被,努出头来听放衙。”

  • 吃一堑,长一智

    堑( ㄑㄧㄢˋ qiàn ):壕沟。比喻困难、挫折。长( ㄓㄤˇ zhǎng ):增长。 受一次挫折,长一分才智。语出《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