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青云自致

青云自致

青云:原意青天;高空。此处引申为高官显爵。此典指须贾对范雎(suī绥)说:想不到您能自己达到青云之上高官显爵。后以此典比喻官运亨通,升迁高位。战国时魏国人范雎在中大夫须贾手下做门客时,曾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说善辩,派人送给礼金,范雎辞谢。须贾知道后,怀疑范雎私通齐国,回魏国就告诉相国魏齐。魏齐派人毒打范雎昏死,丢在厕所里,范雎醒来逃出相府,躲在好友郑安平家,改名张禄。秦昭王派使者到魏国,郑安平将范雎推荐给秦使,使者设法将他带到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范雎的才华得到秦昭王信任,当上秦相国。公元前266年,秦国准备发兵攻打韩、魏两国,魏国派须贾去秦国请和。通过询问守门人得知秦相国张禄就是原来的范雎。须贾大吃一惊,自己知道受骗了,就脱衣露体,跪着前进,通过守门人认罪求情。这时范雎坐在富丽堂皇的帷帐中,侍从人员很多,接见须贾。须贾磕头,自称死罪,说道:“我想不到您能自己达到青云之上高官显爵,我从此不敢再读天下的书,不敢再参与天下的政治活动。我犯了该烹的死罪,愿把自己放逐到野蛮地区去,是死是活,都听凭您处理。”此典又作“青云直上”、“青云器”、“登青云”、“飞上青云”、“青云路”。

【出典】:

史记》卷79《范雎蔡泽列传》2414页:“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tǎn坦,脱上衣,露肢体)(通“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雎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镬(huò获,古代酷刑,把人扔到开水锅中煮死)之罪,请自屏于胡(古代对西北各部族泛称)貉(Mò莫,通“貊”,古代北方部族名)之地,唯君死生!’”

【例句】:

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 唐·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李白《冬夜醉宿龙门》:“青云当自致,何心求知音?” 唐·高适《酬李少府》:“君若登青云,吾当投魏阙。” 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 宋·黄庭坚《次韵晁补之廖正一》:“无因自致青云上,浪说诸公见嗟赏。” 宋·杨万里《闻一、二故人相继而逝》:“故人复双人,飞上青云端。” 宋·辛弃疾《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人间岁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19回:“但我虽不曾中那进士,却也教育了无数英才,看将起来,大半都要青云直上。”


【典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贾有汤锼之罪,请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扬雄《解嘲》:“当涂者入青云,失路者委沟渠。”

【今译】 范睢是魏国人,原是魏中大夫须贾的门客,后须贾怀疑范睢私通齐国,告知魏相毒打范睢几死。范睢被人救出,逃至秦国,改名张禄,任秦相。须贾后出使秦国,范睢装成穷人去见他。须贾后来才知道秦相张禄原来就是范睢,大惊,知道被范睢骗了,只好脱下衣服用膝爬行,通过范睢门下人去谢罪。范睢大摆威仪见他,须贾叩头称死罪,说:“我没想到您能自己升至青云之上,我以后不敢再读天下书,参与天下事,我有死罪,请您随意处置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仕途得意,升至高位。

【典形】 登青云、飞上青云、青云路、青云器、青云直上、青云自致、自致青云上、西行取相印、自致青冥上、心在青云、青云可致、青云心、青云人、青云志、青云料。

【示例】

〔登青云〕 唐·高适《酬李少府》:“君若登青云,吾当投魏阙。”

〔飞上青云〕 宋·杨万里《闻一二故人相继而逝》:“故人复双入,飞上青云端。”

〔青云路〕 宋·辛弃疾《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青云直上〕 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

〔青云自致〕 唐·李白《冬夜醉宿龙门》:“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自致青云上〕 宋·黄庭坚《次韵晁补之廖正一》:“无因自致青云上,浪说诸公见嗟赏。”


猜你喜欢

  • 橘千头

    同“千头木奴”。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词:“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 山公下习池

    源见“山公醉酒”。指好饮醉宴。唐 周彦晖《晦日重宴》诗:“兴阑巾倒载,山公下习池。”

  • 行果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本指行事果断,后用以指事功已就。明陈子龙《侯君尔济诔》:“器旷时促,行果身退。抱用不试,良可伤已。”【词语行果】   汉语大词典:行果

  • 鲁鱼

    《抱朴子.内篇》卷十九《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古时写“鲁”和“鱼”有相似之处,在传抄中经常发生差错。后遂用为文字差错之典。唐.刘禹锡《秋萤引》

  • 范甑

    同“范釜”。唐骆宾王《和李明府》:“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唐罗隐《寄大理徐郎中》诗:“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词语范甑】   汉语大词典:范甑

  • 覆水再收

    源见“覆水难收”。喻离异夫妻欲重圆。唐 周昙《子牙妻》诗:“岁寒焉在空垂涕,覆水如何欲再收?”

  • 作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后因以“作合”指男女结成夫妇。晋潘岳《南阳长公主诔》:“肇自弱笄,有馥其芬。言告言归,作合于荀。”引申指做媒。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适丧耦,县令为作合

  • 驴鸣

    同“驴鸣一声”。清尤侗《哭宋畴三》诗:“聊以代驴鸣,少佐生刍祭。”

  • 东家之子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宋)五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 驱石

    源见“驱石驾沧津”。传说神以鞭驱赶山石助秦始皇造东海之桥。后常用以写造桥。唐杜甫《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诗:“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东海?”【词语驱石】   汉语大词典: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