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枕而卧

高枕而卧

战国策.魏策一》:“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接受了冯谖的建议,为相数十年,地位稳固,“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后因以“高枕而卧”形容平安无事,无忧无虑地垫起枕头睡大觉。汉.贾谊《新书.益壤》:“如臣计,梁足以捍齐赵,淮阳足以禁吴楚,则陛下高枕而卧,终无山东之忧矣。”亦作“高枕安卧”、“高枕安寝”。汉.班固《汉书.匈奴传》:“故北狄不服,中国未得高枕安寝也。”


偏正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太平无事。语出《战国策·魏策一》:“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他一个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用于描写平安、顺利。→无忧无虑 高枕无忧 高枕不虞 ↔枕戈待旦 彻夜难眠辗转反侧。也作“安枕而卧”、“高枕安寝”、“高枕安卧”。


【典源】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末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史记·留侯世家》:“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 (张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汉书·张良传》亦载。

【今译】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个洞穴,仅得免其身死,现在您只算有一个洞穴还不能垫高枕头安心睡觉。请让我为您再造两个洞穴。”张仪、吕泽等也说过这一类的话。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平安无事,无须警惕。

【典形】 高枕、高枕卧、世事岂高枕。

【示例】

〔高枕〕 唐·杜牧《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高枕卧〕 宋·陈与义《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之三:“万事巧违高枕卧,忧来一夕费三迁。”

〔世事岂高枕〕 明·陈子龙《晚秋暮雨》:“世事岂高枕?吾身尚转蓬。”


【词语高枕而卧】  成语:高枕而卧汉语词典:高枕而卧

猜你喜欢

  • 惊起梁尘

    同“歌落梁尘”。宋 赵福元《鹧鸪天.赠歌妓》词:“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述宾 形容歌声清丽,美妙感人。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忔憎声里金珠迸,~落舞帘。”△褒义。一般用作称赞歌声高

  • 盗潢池

    源见“潢池弄兵”。指起兵叛乱。清黄遵宪《感怀》诗:“迩者盗潢池,神州洿腥膻。”【词语盗潢池】   汉语大词典:盗潢池

  • 胡麻饭

    《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引《神仙论》:“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远不得返。经十三日饥,遥望山上有桃树子熟,遂跻险援葛至其下,噉数枚,饥止体充。欲下山以杯取水,见芜菁叶流下,甚鲜艳。复有一杯流下,有胡麻饭焉。

  • 啜其泣矣

    啜( ㄔㄨㄛˋ chuò ):哭泣时的抽噎。 抽抽噎噎,低声哭泣。 形容哭得很伤心。语出《诗.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啜其泣矣,尚何去哉!”宋.徐

  • 张守挞虎

    参见:虎石

  • 不皦不昧

    《老子》:“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物,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后以“不皦不昧”形容恍惚不可捉摸。南朝 齐 王屮《头陁寺碑文》:“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

  • 延郭隗

    源见“黄金台”。谓招纳贤能。清黄景仁《都门秋思》诗:“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 悬剑空垅

    源见“季札挂剑”。指对亡友守信。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垅,有恨如何?”也指念旧。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

  • 鸡偷狗盗

    同“鸡鸣狗盗”。清吕留良《剑客行同念恭兄作》:“鸡偷狗盗颇不少,自云剑术终无传。”【词语鸡偷狗盗】   汉语大词典:鸡偷狗盗

  • 巧似簧

    同“巧言如簧”。唐白居易《天可度》诗:“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危言巧似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