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湘山祠”。明何景明《寄岳阳庞推官》诗:“轩辕台上清风树,湘女祠边日暮花。”【词语湘女祠】 汉语大词典:湘女祠
同“长安远”。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词:“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源见“孟母断机”。谓督子勤学。北周庾信《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举案外恭,停机下训,馨馥于兰,年华于蕣。”
源见“东郭履”。形容穷困潦倒。唐王维《送郑王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忠,是贫非病。”【词语步雪履穿】 成语:步雪履穿汉语大词典:步雪履穿
同“枕石漱流”。清赵执信《却望登州》诗:“故溪堪枕漱,仙路莫轻攀。”
《宋史.王珪传》:“(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当时目为‘三旨相公’,以其上殿进呈,云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喻禀事者,云已得圣旨也。”王珪身为宰相,碌碌无为,毫无建树,
追求得有一定的方式,得到与否却听之于命运。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循规蹈矩,听天由命的哲学思想。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
源见“未能免俗”。借指居于贫民区。形容穷困。清毛奇龄《寄周焘》诗:“坐客已倾江左泪,闻君尚在道南居。”
《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后因以“踣鹿”比喻得到别人帮助或援助他人。清林则徐《覆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而且用诸国以并拒?夷,则有如踣鹿;若因?夷而并绝
比喻升官十分迅速。出自唐傅游艺的事迹,傅游艺,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载初元年(689年)为合宫主簿,左肃政台御史,除左补阙。后上书诡称符瑞,劝武后当皇帝。为此受到武后赏识,升为给事中,三个月后又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