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里镇

七里镇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石埭县:七里街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为石埭故县”。

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金史·仆散安贞传》:兴定五年(1221),伐宋,“安贞出息州,军于七里镇”。即此。


(1)镇名。(1)在安徽省石台县中部、秋浦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0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人口1.4万。古名古里,晋改仁里,宋称七里,以环山带水平旷长及七里为名。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始为石埭(1965年改石台)县治。原为七里区。1962年设七里公社,1973年置城关镇,1987年以城关镇与七里乡合并置七里镇。主产稻、小麦、油菜籽。有机床修配、木材加工、汽车修配、水泥预制件、食品等厂及合资企业石城公司。盛产茶叶。新殷、七源公路经此。名胜有蓬莱仙洞、慈云洞。(2)在湖南省资兴市西北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圩,人口1980。镇以山得名。1949年属资兴县二区。1956年属高坡乡。1958年并入蓼市公社,1961年为七里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主产稻、甘薯、小麦,盛产油茶。矿产有煤。有煤矿、大型养猪场及铸造、冶炼、粮食加工等厂。设有圩场。公路通市区。(3)在四川省阆中市境中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人口530。因镇境四周为山,中有一坝,横亘七里,故以名镇。1950年设七里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2年置七里镇,白塔乡并入。盛产蚕茧、棉花。有缫丝、轧花、酿造、服装等厂。南广公路经此。有始建于明、清之际的古建筑阆中白塔和大佛石刻等古迹。(4)在甘肃省敦煌市南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台村,人口 1400。以镇区距敦煌城七里得名。1956年设七里镇。盛产棉花、胡麻。有石棉、芒硝等矿。有面粉厂、冷库、砖瓦厂。青海石油勘探处、青海石油干校、青海石油研究所、甘青藏石油开发会战指挥部敦煌分部设此。为农贸集市。215国道经此。有沙州故城遗址、白马塔、祁家湾汉墓群等古迹。(2)集镇名。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南部。七里街道办事处驻地。人口680。以境内七里店得名。产稻、玉米、油菜籽。建筑业兴盛。有建材、制棕等厂。朝阳机械厂驻此。316国道经此。阳安铁路经此。


猜你喜欢

  • 白沙渡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宋《淳熙严州图经》卷2建德县:“白沙渡在县(治今梅城镇)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0建德县:白沙渡“新安江渡口也。《南征记》: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出白沙渡入寿昌,自常山县

  • 崌州

    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开元中废。唐贞观元年(627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江源县(今四川松潘县北)。属松州都督府。后地入吐蕃,州废。

  • 象牙峰

    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南,与邵武市接界处。明嘉靖 《邵武府志》 卷2 山川光泽县: 象牙峰 “ 一峰屹立,旁有二十四峰,立森如象牙”,故名。

  • 营盘

    即今陕西柞水县西北营盘镇。清光绪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孝义厅 (今柞水县) 西北有营盘。集镇名。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东部、金沙江东侧。大具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纳西语称打鼓之,意为“大具

  • 渠江

    古名宕渠水。在今四川东部,为嘉陵江一大支流。《寰宇记》 卷 136合州石镜县: 渠江水“在县北十五里。源自万顷池,分流经巴、达、渠、广安军等州界,至本州东北十里,与嘉陵汇合”。《方舆纪要》 卷 69

  • 归德军

    五代方镇名。本后梁宣武军,后唐改名。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南)。北宋初废。五代方镇。本梁宣武军,唐改名,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北宋初废。

  • 限山

    一名山。 又名龙头山。 在今湖南江永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81永明县: 限山,“ 《志》 云:自都庞岭分支三十里,过县治后,东南隔潇水,若城墉之限。往时路沿山下,寻圮于江。江溢时,

  • 北方城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建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景明末废。永熙二年(533)复置。东魏时,与赭阳县合并为建城县。

  • 长临河镇

    即长宁镇。今安徽肥东县南长临河镇。在安徽省肥东县南部。面积49.9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长临河,人口5200。旧名长宁市,以长宁河得名,宁、临音近,演为今名。1949年设长临河乡,195

  • 汉安县

    ①东汉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建安十八年(213)属江阳郡。《华阳国志·蜀志》:汉安县“郡东五百里。土地虽迫,山水特美好,宜蚕桑;有盐井,鱼池以百数,家家有焉,一郡丰收”。《晋书·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