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丹
①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万丹乡。清置汛于此,有把总驻守。
②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北岸万丹。《顺风相送》“万丹往池汶精妙针路”条:“万丹出屿外,用乙卯、单卯、甲卯,沿茭绿巴、茭荖园头、遮里问、吧哪大山及胡椒山,对开是吉里问山。”
①即今台湾省屏东县南万丹乡。清置汛于此,有把总驻守。
②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北岸万丹。《顺风相送》“万丹往池汶精妙针路”条:“万丹出屿外,用乙卯、单卯、甲卯,沿茭绿巴、茭荖园头、遮里问、吧哪大山及胡椒山,对开是吉里问山。”
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北泄湖镇。清 《蓝田县志》 卷1有泄湖镇。
一名慈湖。即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三十二里慈城镇北之慈湖。宋 《宝庆四明志》 卷16慈溪县:普济湖 “在县东北一里。唐开元令房琯开凿之,以溉民田。以其近普济寺,故名”。
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元和志》卷31犍为县:沉犀故城“在县东南三里”。《方舆纪要》卷72犍为县:沉犀城,“《志》云:后周保定初置沉犀郡治此,隋开皇初废。或曰即故犍为县故治”。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晋州置,治所在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临汾、霍州二市及洪洞、襄汾、浮山、汾西、安泽、古县等县地。元初改平阳路,大德九年(1305)改晋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
①秦置,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汉为南阳郡都尉治。西晋属义阳郡。南朝宋属京兆郡。南齐为京兆郡治。北周废。②1913年改邓州置,属河南汝阳道。治所即今河南邓州市。1927年直属河南省。1988年改为
即今广东新会市西司前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1943—1950年初为莒北县治。
①又名阳山。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二十五里阳山。《史记·伯夷传》 正义: “首阳山,《说文》云,首阳山在辽西。” 《方舆纪要》 卷17卢龙县: 阳山“峰峦高耸, 下多溪谷, 一作山。 《说
在今广东怀集县西。《方舆纪要》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 朝岩 “在县西八十里。岩口幽窄,中甚明敞。其西南三里曰燕岩,石峰峭拔,洞口高敞,中容数百人,燕巢其间,因名”。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香桥湖在 “县西六十里。百井山水所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