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安山

万安山

①在今山西沁县南。《清一统志·沁州》:万安山“在州南四十里。其地有文中子洞”。相传为隋王通读书处。

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阳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阳山“在长洲县西北。一名秦余杭山。一名万安山”。

③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舆地纪胜》卷20徽州:废海阳县,“《寰宇记》:在休宁县东十三里万安山上。旧名休阳,吴孙休改海阳,晋改海宁”。《方舆纪要》卷28休宁县:万安山“在县东十里。隋大业末,汪华移郡治于此。本名万岁山,宋宣和中,改名万安,避禁苑中山名也。今名古城岩”。

④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唐置兴泰宫及兴泰县于此。《新唐书·地理志》 寿安县:“西南四十里万安山,有兴泰宫,长安四年置,并析置兴泰县,神龙元年省。”

⑤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万安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上有古砦”。

⑥即大石山。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四十里,南接登封市界。


(1)古山名。(1)即大石山、石林。(2)即“秦余杭山”。(3)即“二神山”。 (2)又称古城岩。在安徽省休宁县北部、新安江上游横江北岸。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万安山。山西面有万安镇。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避兵,故又称万岁山、万寿山。现该山已毁于开山采石,但古迹古城塔犹存。


猜你喜欢

  • 吴大澂铜柱

    在今吉林珲春市东南二十里板石镇境原天文台旧址。为珲春至岩杵河要道。清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澂与沙皇俄国巴拉诺夫在沙草峰南竖立土字界碑时,在第八记号处立铜柱。柱高12.15尺,宽3.03尺,上刻吴

  • 吉祥山

    ①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新昌县:吉祥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瑞云山。山高耸,中有聪明泉”。相传唐悟本禅师居此。②在今湖北大冶市东。《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吉祥山“在大冶县东。《武昌

  • 天全县

    1913年改天全州置,属四川建昌道。治所即今四川天全县。1928年直属四川省。1939年改属西康省。1955年仍属四川省。在四川省中部偏西。属雅安市。面积2389.5平方千米。人口14.4万。辖2镇、

  • 亦东河卫

    又作亦屯河、易屯河、一统河卫。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吉林伊通河流域。后废。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当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后废。

  • 龙江道

    1914年置,属黑龙江省。治龙江县(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小兴安岭、通肯河以西,呼勒呼里山以南,内蒙古贝尔湖、哈拉哈河及阿尔山、索伦、扎赉特旗、黑龙江泰来、大安、肇源、肇州、肇东一线以

  • 古劳墟

    即今广东鹤山市北古劳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新会县有古劳墟。清属鹤山县,有把总驻防。

  • 夷齐庙

    即“伯夷庙”。

  • 会同县

    ①北宋崇宁二年(1103)改三江县置,属靖州。治所即今湖南会同县。元属靖江路。明属靖州。民国初属湖南辰沅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②元至元三十年(1293)置,属乾宁军民安抚司。治所在今海南省琼海市北

  • 纪鄣城

    又作纪城。春秋莒地。在今江苏省赣榆县东北近海。城周一里(《太平寰宇记》)。《左传》昭公十九年(前523年):“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杜预注:“纪鄣,莒邑也。东海榆县东北有纪城。”南北朝时为战守

  • 松阳

    战国楚地。在今安徽枞阳县。《鄂君启节》铭文: 自鄂往, “逾江, 庚彭, 庚松易”。 松易, 即松阳。西汉置枞阳县。古邑名。战国楚邑。即今安徽省枞阳县。《鄂君启节》铭文:自鄂往,“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