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墩镇

三墩镇

①北宋置,属高邮军。即今江苏高邮市东四十里三垛镇。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四年(1130),金人攻楚州,“独海陵岳飞屯三墩,仅能为援”。即此。

②即今上海市南汇县南三墩镇。明在里护塘筑墩防倭,这里墩列第三,因名。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三墩镇在“邑南十八里。在大团北”。

③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南四十八里三墩镇。地当西塘河西岸。1990年版《余杭县志》:“三墩因文星墩、灯彩墩、水月湖墩三个高出水面的土墩而得名。”


(1)在上海市南汇区中南部。面积20.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墩,人口2000。因地处明筑烟火墩第三墩,故名。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三墩乡。1958年置三墩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撤乡建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有电子元件、耐火器材、有色金属制品、服装等厂。川南奉公路经此,并有公路通惠南、大团二镇和东海农场。(2)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北部。面积37.6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墩,人口1万。民国时置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为镇。地处平网,港汊纵横。产稻、蚕茧、淡水鱼。有印刷、纺织、服装、五金等厂。以文星、灯彩、水月湖三个高出水面之土墩而得名。古名兰里,明末清初成集。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余杭、临安、德清、富阳四县间集贸中心。以酒酱业和油坊驰名。浙江大学紫金校区设此。杭宣铁路经此并设站。公共汽车通杭州市区。(3)见“三垛镇”。


猜你喜欢

  • 太阳岭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3金华府:太阳岭在“府东北五十五里。高峻若与太阳齐,逾岭即浦江县界”。

  • 香山镇

    ①北宋置,属东莞县。即今广东中山市。南宋绍兴二十二年 (1152) 改置香山县。②民国置,在今山东东阿县南香山下。因香山为名。(1)古镇名。即今广东省中山市。北宋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

  • 越来溪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胥门外五里。《吴地记》: 胥门 “西南五里有越来溪”。北宋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 卷中: “越来溪在吴县之境,自太湖过横山至于郡城之西。盖越王由此水至于吴,故得此名。”

  • 堕泪碑

    西晋时建,在今湖北襄樊市南汉水西岸岘山上。《水经·沔水注》: “羊祐之镇襄阳也,与邹润甫尝登之,及祐薨,后人立碑于故处,望者悲感。杜元凯谓之堕泪碑。” 《元和志》 卷21襄州襄阳县:“岘山,在县东南九

  • 零绿镇

    北宋废零绿县置,属吴川县。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南营仔镇西凌禄村。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廉江市西南。北宋属吴川县。

  • 都濡县

    唐贞观二十年 (646) 析盈隆县置,属黔州。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治都濡镇。《元和志》 卷30都濡县: “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也。” 北宋嘉祐八年 (1063) 废。古县名。唐贞观二

  • 王桥镇

    又名百谷镇。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王桥镇。清时水利通判驻此。(1)在山西省襄垣县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五阳岭。人口1.3万。面积87.9平方千米。人口3万。1949年属襄垣一区,1954年建东王桥乡。195

  • 大冈山

    ①在今广东信宜县西。《方舆纪要》卷104信宜县:大冈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形势高大,间于茂名、信宜二县界,因名”。②在今台湾省高雄县北境,南连小冈山。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大冈山“在府治(即今台南市

  • 高鸡寨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

  • 蒙莱路

    元至元二十七年 (1290) 于蒙莱甸置蒙莱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缅甸瑞丽江南岸莫洛。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为府。后废。元置,治今缅甸北部勐卯西。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