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山镇

三山镇

①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镇。临江有三峰秀起,称三山矶,为江船避风港。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58:绍兴二年(1132)九月乙丑,“初命沿江岸置烽台以为斥堠”,凡八所,“三山”为其一。《明史·地理志》 繁昌县:“三山矶在东北,滨江。”有三山巡司。

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司城山。《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三山镇“在县东北五十里金山上。以蔡山、金山、破山并峙而名。旧置巡司,洪武二十年移于破山西南,去县六十里,有小城戍守,仍曰三山巡司”。


(1)在安徽省繁昌县北部。面积39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街,人口3900。因镇南三华山得名。古为江防要地,清代设巡检司。建国初属三山区,1958年建三山公社,1984年置镇。主产稻、小麦、豆类和蔬菜。有化工、拉丝、被单等厂。为沿江圩区蔬菜、水产品集散地。芜铜公路经此。繁昌十景“三山秋月”即此。镇西有渡江战役烈士墓。(2)在福建省福清市东南部、龙高半岛中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11.1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人口2120。境内有当山、多石山、王井山,故名。1961年由高山公社析出建三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置镇。产甘薯、花生、稻。养殖蛏、蛎、蛤、紫菜。有纸箱、鞭炮、抽纱、耐火材料等厂。真大公路经此。古迹有明建迎潮塔。(3)在广东省阳东县东南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山圩,人口700。因镇区附近有船山、鲤鱼山、浦壳山三山,故名。明、清属乔马都。民国属阳江县二区。1957年设三山乡,1961年置三山公社。1983年改为三山区,1986年复改乡,1994年置镇。地处那龙河下游台地平原区。主产稻、花生,并产甘蔗、柑橘等。滩涂养蚝、虾。有农机修配、五金、木器加工等厂和建筑队。有公路通江城接325国道。


猜你喜欢

  • 代北

    ①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资治通鉴》:唐乾符五年(878),“代北荐饥,漕运不继”,指此。②唐方镇名。中和三年(883)以雁门节度使改置,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县)。辖忻、代二州,相当今山

  • 孤榆树

    即今吉林榆树市。清光绪八年 (1882) 移伯都讷厅治此。三十二年 (1906) 于此置榆树县。宣统元年 (1909) 升为榆树直隶厅。1913年复降为县。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榆树县,土名孤

  • 资县

    明洪武四年 (1371) 降资州置,属成都府。治所即今四川资中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升为资州。古县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资州置,治今四川省资中县。属成都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复升

  • 战国赵邑,后属燕。在今河北任丘市北鄚州镇东北三里。《史记· 赵世家》: 惠文王五年 (前333),“与燕鄚、易”。西汉置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后属燕。在今河北省任丘市北鄚州镇。赵惠文王五年(前294年

  • 考郎古城

    又作考郎兀城。明初建,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古城。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考郎古城”。

  • 六陌

    亦作陆陌。在今陕西乾县东十五里。《资治通鉴》:晋元康七年(297),周处“攻万年于六陌,……力战而死”。太元十九年(394),“秦主登自六陌趣废桥”。皆此。

  • 绥远道

    1914年由原归绥道的归绥、萨拉齐、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五原、武川、东胜八县置,属绥远特别区域。治归绥县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辖境约当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临河以东,武川、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以西

  • 丰稔溪

    即今福建永定县西黄潭河。《清一统志·汀州府》:丰稔溪“在永定县北八十里。源出龙岩州界,西流经县界。又西经上杭县界,为黄潭溪。又西南过丰稔寺前合跳鱼溪,至石崆入大溪”。

  • 龙驹河

    亦名胪朐河。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金史·地理志》 临潢府长泰县:“其北千余里有龙驹河。”又《瑶里孛迭传》: 承安三年(1198),“丞相(内族)襄北伐,孛迭为先锋副统,进军至龙驹河, 受围, 会

  • 陆抗城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方舆纪要》卷78宜都县:陆抗城“在县西三里。亦谓之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