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峿山
一名怀德山。在今湖南沅陵县东二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三峿山“三峰鼎峙,万木阴森,辰水出焉”。
一名怀德山。在今湖南沅陵县东二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三峿山“三峰鼎峙,万木阴森,辰水出焉”。
1913年依前金衢严道改置,属浙江省。治兰谿县 (今浙江兰溪市)。1917年移治衢县 (今浙江衢州市)。辖境约当今浙江东阳、盘安、永康以西,淳安、桐庐、浦江、义乌以南,仙霞岭、武义江以北地区。1927
明洪武初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韶州府(今广东韶关市)。寻改为韶州守御千户所。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置里塘宣抚司,治今四川理塘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流官,置里化县。三十四年升为里化厅。1913年改为理化县。
古地名。庳一作“鼻”。又名鼻墟、鼻亭。在今湖南道县北。《孟子·万章上》:“象至不仁,封之有庳。”《史记·五帝本纪》:“封弟象为诸侯。”《正义》引 《括地志》称:“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但《水经·湘
西晋太康四年 (283) 改旬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南朝宋复改旬阳县。西魏又改洵阳县,为洵阳郡治。隋属西城郡。唐属金州。元废。明洪武三年 (1370) 复置,属兴安州。移治今
①元置,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新安岭。②元置,在今江苏无锡县东南新安镇。
即今湖北黄陂县西北二十二里罗汉寺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 黄陂县西北有罗汉寺市。
在今甘肃嘉峪关市东南。《清一统志·肃州》:卯来泉堡“在州西南七十里。东南至金佛寺七十里,西北至嘉峪关四十里。城在半山,周一百四十丈,倚山为险。今有把总”。
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北,南流入广东封开县,注入西江。《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苍梧县:东安水“在府北四十里。东南流入广东封川县界,注于大江”。
即今山东济南市南仲宫镇。旧属历城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即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仲宫。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历城县主簿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