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
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宋史·石元孙传》:北宋康定元年(1040),“夏人寇延州,元孙与战于三川口,军败见执”。即此。
在今陕西省延安市西北。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刘平、石元孙为西夏所败,被俘于此。
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宋史·石元孙传》:北宋康定元年(1040),“夏人寇延州,元孙与战于三川口,军败见执”。即此。
在今陕西省延安市西北。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刘平、石元孙为西夏所败,被俘于此。
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1087),高4米。
西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商水县东。东汉废。
在今陕西眉县东南。《清一统志·凤翔府一》:赤谷水“在郿县东南。《县志》,俗名红河。源出太白山顶太白湫,名太白峡。水自山岩喷飞而下,一名瀑布泉,出谷分三派。……西注渭”。古水名。俗称红河。源出今陕西省眉
①即今福建南安市南之九溪。《方舆纪要》卷99南安县:“九溪在县(旧治在丰州镇)西南二十五里。有柏峰山,溪流出焉。逶迤而东,分为九派,汇为龙潭。下流至晋江县之安海镇,过安平桥入海。”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
明代西藏寺名。藏传佛教噶举教派止贡支派的主寺,1179年建。元代曾置迷儿军(即止贡别译)万户府,明代沿元制亦置必力公瓦万户,并于永乐十一年(1413)晋封为必力工瓦阐教王,准世袭。其地在今西藏墨竹工卡
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旧绵州城内。《方舆胜览》卷54绵州:十贤堂“绘涪翁、庞统、蒋琬、杜微、尹默、李白、陈该、苏易简、王仲华、欧阳修共十人”。
即台湾铁路台中线。从新竹县南竹南沿海岸至彰化附近。长91.4公里。1919年动工修建, 1922年建成。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部山巅。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 建。为夏口城防御之瞭望楼。《南齐书·州郡志》: “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边江峻险,楼橹高危,俯临沔、汉。” 《元和志》
又名屈顿城。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42平遥县: 蔚州城 “后魏末侨置蔚州,迁蔚州民居此。后周废。《城冢记》谓之屈顿城。昔汉武帝于汾隄侧屈曲为顿,后因汾水泛溢废坏。后魏于其地侨置蔚
大理时改会川都督府置,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元至元中改为会川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为会川府,属云南布政司,寻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六年(1393)废,二十七年(1394)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