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道
①即清乾隆六年(1741)所置苏松太道,因驻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通称上海道。
②1914年1月置,驻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同年6月改为沪海道。
(1)苏松太道移驻上海县后的通称。(2)1914年1月置,治上海县(今上海市城区)。属江苏省。原仅辖上海等五县,旋改依苏松太道旧区域,辖上海、吴县、常熟、昆山、吴江、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太仓、嘉定、宝山、崇明等县。辖区约当今上海市及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各市县(张家港市除外)。1914年6月废。
①即清乾隆六年(1741)所置苏松太道,因驻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通称上海道。
②1914年1月置,驻上海县(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同年6月改为沪海道。
(1)苏松太道移驻上海县后的通称。(2)1914年1月置,治上海县(今上海市城区)。属江苏省。原仅辖上海等五县,旋改依苏松太道旧区域,辖上海、吴县、常熟、昆山、吴江、松江、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川沙、太仓、嘉定、宝山、崇明等县。辖区约当今上海市及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各市县(张家港市除外)。1914年6月废。
即察雅。在今西藏察雅县东。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至乍丫,有寺院,即《会典》图注之札雅庙也。”
在今广西横县东南。《清一统志·南宁府》:六嘉井“阔二尺,深三尺,濆出沙泥中,色味清冽,绕村数百家,随取随足。酿酒尤佳,乡人珍为酒泉”。
在今广东东莞县西南。《宋史·地理志》: 广州东莞县有 “静康等三盐场”。在今广东省东莞市西南。北宋属东莞县。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七星岭“有七峰插天”。
①西汉置,属代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西。西晋废。②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置,属平州。治所即今河北滦南县东北三十五里马城镇。辽属滦州。元至元四年(1267)废。(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怀
在今宁夏吴忠市北。《水经·河水注》: 薄骨律镇城 “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 。
唐置,在今青海尖扎县西。《元和志》 卷39达化县: 黄沙戍 “在县东六十里”。后废。
即今湖北孝昌县东北小河镇。《方舆纪要》卷77孝感县“九里关”条下:小河溪镇“在县北百二十里。地险僻。《志》云,即王莽时王常起兵处”。明、清置巡司于此。嘉庆间改设县丞。民国设县佐。
在今四川松潘县南青云乡西北下尼巴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置下坭巴寨土百户。
在今内蒙古乌审旗或陕西定边县境。《资治通鉴》:唐武德九年(626),“会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入塞,围乌城”。胡三省注:“乌城,盖在盐州五原县乌盐池。或曰,在朔方乌水上。”